上海民生民意报告(2019)
作者:杨雄、陶希东 发布时间:2019-04-01 点击率:1731
●序言/1
第1章2019年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报告/1
一、 “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特征和新发展/2
(一) 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特征/2
(二) 获得感: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力/3
(三) 新时代民生民意调查的取向和意义/4
二、 研究方法/7
(一) 民生民意发展指数设计/7
(二) 抽样设计/11
(三) 实际样本描述/13
三、 研究结果/13
(一) 民生民意发展水平/13
(二) 民生民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19
第2章劳动就业/26
一、 研究背景:体面劳动/26
(一) 体面劳动的内涵/26
(二) 体面劳动的衡量指标/28
(三) 体面劳动的实证研究/30
二、 劳动就业调查的分析框架/32
三、 上海劳动就业发展(2015—2018年)/33
(一) 劳动条件/33
(二) 劳动权益/40
(三) 未来发展/46
四、 政策建议/50
(一) 政府:充分发挥保障职责/51
(二) 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53
(三) 劳动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54
第3章收入消费/55
一、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的变迁历程/55
(一) 阶段:消费以满足衣食温饱为主/56
(二) 第二阶段:消费向小康迈进/56
(三) 第三阶段: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57
(四) 第四阶段:消费实现全面升级/58
二、 上海居民的收入状况/59
(一) 调查框架/59
(二) 近三年来居民工资水平持续增长/60
(三) 不同职业群体的收入增长情况存在差异/61
(四) 外地来沪人员工资增长明显/62
(五)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63
(六) 储蓄仍是居民最主要的理财手段/64
三、 上海居民的消费状况/64
(一) 调查框架/64
(二) 近三年居民消费收入比逐年提升/65
(三) 近八成居民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65
(四) 文化消费增速较缓/66
(五) 约四成居民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属于社会中层/67
(六) 网购与移动支付成为年轻居民的主要消费和支付方式/67
四、 结论与建议/69
(一) 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69
(二) 健全法律法规/69
(三) 建立健全税收制度/70
(四) 拓宽居民收入渠道/70
(五) 营造文化消费氛围/71
第4章公共教育/72
一、 教育发展态势及其相关分析/72
(一) 上海教育发展态势/73
(二) 教育期望持续高企/74
(三) 家庭教育行为的持续强化/75
二、 主要调查结论/76
(一) 教育期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76
(二) 课外补习的现状与影响因素/78
(三) 学校选择的现状与影响因素/81
三、 对策建议/83
(一) 在教育均等化基础上推进多样化的教育供给/84
(二) 在有效减负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85
(三) 规范教育市场促其健康发展/86
(四) 形成理性教育期望的社会氛围/86
第5章社会保障/88
一、 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状况/88
(一)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89
(二) 社会保险事业稳步发展/89
(三) 社会救助事业成效明显/91
(四)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趋向成熟/92
二、 社会保障调查框架/93
三、 主要调查结果/94
(一) “五险一金”覆盖率/94
(二) 补充社会保险参与率/99
(三) 市民社会保障使用率/103
(四) 社会保障制度满意度/107
(五) 养老模式/109
四、 政策及建议/116
(一) 构建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116
(二) 推进社会保障
的均衡配置/117
(三) 拓展养老保障服务层次/118
(四) 提升社会救助执行效能/119
第6章医疗健康/120
一、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120
(一) 新中国前五十年:医疗卫生事业重新建立/120
(二) “九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起步/121
(三) “十五”期间:公共卫生事业明显加强/121
(四) “十一五”期间: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122
(五) “十二五”以来: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123
二、 上海居民医疗健康调查的主要结果/124
(一) 分析框架界定/124
(二) 医疗服务/124
(三) 健康保健/131
(四) 公共卫生/132
三、 对策建议/134
(一) 继续推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建设和应用/134
(二) 进一步提升就医体验/134
(三) 尽快实现全国医院联网/135
第7章公共文化服务/136
一、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及其市民满意度评价/137
(一) 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进展/137
(二) 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评价/138
二、 上海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现状/139
(一) 市民的文化休闲时间/139
(二) 市民的文化休闲场所选择/145
三、 公共文化服务的市民满意度评价/151
(一) 公益性文化场所的市民满意度评价/151
(二) 商业性文化场所的市民满意度评价/158
四、 对策建议/167
(一) 不断改善基层文化设施的不均衡问题/168
(二)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168
(三) 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手段与供给结构/169
第8章居住环境/171
一、 住房问题理论及实证研究/172
(一) 住房阶级研究/172
(二) 住房分层研究/177
(三) 居住隔离研究/180
二、 上海市民居住基本状况/181
(一) 居住方式/181
(二) 人均建筑面积/185
(三) 公共交通/186
三、 上海市民居住地的配套服务/188
(一) 基本商业设施圈/188
(二) 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圈/189
(三) 基础公益文化设施圈/191
四、 上海市民居住地的社区环境/193
(一) 环境卫生/193
(二) 社区管理/194
(三) 社区参与/195
五、 对策建议/197
(一) 坚持市场化导向的住房政策/197
(二) 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198
(三) 构建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体系/198
(四) 打造高水平的社会治理框架/199
第9章幸福感/200
一、 幸福感的理论研究/200
(一) 幸福感的理论范型/201
(二) 主观幸福感的中国研究/202
二、 调查结果/203
(一) 身心健康状况/204
(二) 家庭和谐状况/208
(三) 工作满意状况/211
三、 对策建议/215
(一) 在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市民福祉/216
(二) 进一步推进社会阶层关系均衡/217
(三) 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体系/218
第10章安全感/219
一、 风险社会与公众安全感/219
(一) 风险社会概念和理论的提出/219
(二) 转型期我国社会安全面临的问题/220
(三) 公众安全感调查框架/221
二、 公众安全感调查主要结果/223
(一) 公共安全/223
(二) 经历安全/228
(三) 社会信任/232
三、 对策建议/237
(一) 健全公共安全治理机制/237
(二) 纳入法治化轨道/238
(三) 推进信息化发展/239
第11章社会认同感/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