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沈开艳等: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者:沈开艳等发布时间:2024-07-29浏览次数:10

■主持人: 陈 瑜 本报记者

■嘉 宾:沈开艳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唐珏岚 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陈 钊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

 

编者按 “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如何看待“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意涵和实现路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牢牢扭住“牛鼻子”,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本报约请三位学者聚焦“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

 

主持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置于“七个聚焦”之首,要求“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理解“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意涵?如何理解现阶段提出这一伟大愿景的深刻背景?

沈开艳: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列为总目标“七个聚焦”之首,同时将相关具体改革举措摆在分论部分最为突出的位置。这是对经济领域改革作出的全面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分量足。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际,提出这一目标凸显出其支撑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为目标提出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目标实现提供了思路,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就是解决现阶段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等问题,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 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当前,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市场体系的不健全相关的。比如,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等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做文章、下功夫。为此,《决定》从多领域作出制度性安排,比如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方面,提出了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全面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等一系列改革部署,等等。

唐珏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能推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以及企业优胜劣汰,进而能实现 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党中央作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大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将其作为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十九大都要求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驾驭能力的不断提高。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从新征程的新要求出发,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陈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有几点值得深思。首先,这一目标被置于“七个聚焦”之首,这体现出党和国家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将经济建设置于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有利于我们未来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也有利于在今后各项工作中起到引领性的作用。其次,这一提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了“高水平”,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要以高水平为标准。这里所说的高水平应该是结果导向来定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应当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标准。在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应当是高效率的,同时,也是兼顾公平的。这就暗含着应当让市场机制在 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也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订中需要弥补市场的不足。现阶段提出这一伟大愿景反映出党和国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下来,非常期待在这一更高要求的指引下,在制度建设上能够有迅速的跟进与落实,从而让人民群众在受到政策鼓舞之后,能够得到更多政策实惠。

 

主持人: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 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同时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继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唐珏岚: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然而,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一道世界难题。据世界银行研究,1960年全世界共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仅有13个经济体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些经济体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未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识的新突破,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继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实现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市场在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起全部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非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以“有为政府”为“有效市场”创造良好环境。

陈钊:《决定》多处内容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的确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可以这样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应当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作用更多地应该体现在规则的制定上,甚至更确切地说,政府的作用应当体现在确保规则能够得以合理地制定。至于规则具体是什么,严格来说,应该是交给市场来完成的任务。

以往我们的各项改革其实就是在不断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任务还需要继续推进,甚至可以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个任务也会变得越来越艰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再次强调不忘初心。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牢记中国的改革就是以计划向市场的转型为起点的,因此,改革的继续推进就一定是进一步地走向市场。这就意味着,在谈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时,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考虑如何放手交给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只要掌握了这一关键,未来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就一定能够有效推进,人民群众也一定能够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这将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最为坚实的基础。

沈开艳: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表明,公有制在我国是占主体地位的。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就意味着 的配置方式必然是市场化的,所以,当前中国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命题就进一步具体化为如何在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政府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问题,也就是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在发挥有效市场作用方面,《决定》讲得很明确,就是在市场主体平等化、市场规则统一化、市场竞争法制化三个方向部署改革任务的同时,把要素市场化改革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目标,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两项具体任务;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

在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方面,那就是要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统筹全局、突出重点的政策布局。这里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既有的国家战略规划中突出强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进一步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二是在常规的制度安排上突出强调统筹协调,也就是促进各方面各领域政策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协同发力,从而优化增量 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是在制度设计上贯彻落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实质性动作。

 

主持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位于“五个注重”的首位。如何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的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何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陈钊:“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置于首位,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今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有着高屋建瓴式的科学把握。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能够保持四十多年的高速平稳发展,靠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跨出坚定的一步,也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则需要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继续前行,最终实现让市场机制在 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全会在提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时,用了“牵引”这个修饰,这一点值得深思。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是一种顶层设计。未来的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应当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全会提出了很多的宏大目标与壮阔蓝图,而体制机制建设则是这些宏伟愿景得以落实推进的根本。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被置于“五个注重”首位的原因。在我看来,后面的“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则是在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的前提下,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一种考虑,而“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则是对改革推进的一种保驾护航。

沈开艳:经济体制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能够提升经济发展质效、释放市场活力,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力的传导带动。

要发挥好牵引作用,就绕不开回答“牵起”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哪些重点、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向”哪里的决定性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牵起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作用,实现 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二是牵起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牵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有为政府科学宏观调控和有效政府治理作用、有效市场在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四是牵起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必然要求、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五是牵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标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以上五个方面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共同把改革引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七个聚焦”的总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唐珏岚:要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全会在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时,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协同推进,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系统进行。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任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保障;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能否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又要取实,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最终要见成效。判定是否有成效,不只与过去比,更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为标尺,看是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观点

沈开艳

要发挥好牵引作用,就绕不开回答“牵起”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哪些重点、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向”哪里的决定性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牵起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作用;二是牵起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三是牵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优势、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四是牵起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必然要求、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五是牵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明标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唐珏岚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继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非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以“有为政府”为“有效市场”创造良好环境。

陈钊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的创新之处在于强调了“高水平”。我们不仅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要以高水平为标准。这里所说的高水平应该是结果导向来定义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应当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标准。这就暗含着应当让市场机制在 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也意味着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订中需要弥补市场的不足。

 

来源:文汇报,2024-07-2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