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政府是营商环境的打造者,近年来上海以一年一版的频率,推动营商环境方案从1.0版升级到7.0版,改革措施达1101项。在上海开启营商环境改革的翌年(2019年),中国排名从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2020年又上升到第31位,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进步最快的十大经济体。上海市发改委作为最重要的职能部门之一,更是坚持对标改革,持之以恒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可圈可点的上海实践。
通过上海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践案例,可以获得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商环境好不好要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优化的主体是企业,营商环境建设好不好,要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评估标准。细细研究近年来上海出台的营商环境政策,我们可以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上海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的理念是践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坚持的原则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目标是打造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这些都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和设计政策的。
二、营商环境政策要体现国际标准、服务国家战略。首先是强调全生命周期。围绕企业注册、成长、营运、注销等生命周期中的各环节,提供服务,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接着是坚持系统集成、持续迭代升级。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公共服务、监管执法、法治环境等方面不断集成创新。然后是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基础保障、国际化为主要标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城市核心功能提升。
三、关键是要推动制度,改革优化营商软环境。营商环境是指一系列企业无法控制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行为有重大影响。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是推动经济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虽然我们看到上海这些年在营商环境方面的成绩斐然,但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之所以要对标世行标准、对标国际一流,目的不是应对评估和争取好的排名,而是从深层次理解世界银行提出的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核心理念。世界银行各类指标的设定主要不是为了追求便利化、省时化,其关注的是法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与法治建设息息相关,要通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制度改革、政策改革。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润物细无声,须臾不可或缺。优化营商环境,可谓“永不竣工”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让上海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越来越大。
来源:文汇报,2024-07-24
作者:沈开艳,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