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8月,原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1978年改现名。现任所长为叶必丰研究员。
法学所下设有宪法研究室、民法研究室、刑法研究室、国际法研究室、比较法研究室、《政治与法律》编辑部和办公室。同时,根据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的需要,法学所还设有欧洲刑事法研究中心、生命法学研究中心、环境 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并购法研究咨询中心、海商法海洋法研究中心、金融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法学所现有在职人员39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23人,其中正高级11人,副高级12人,具有海内外博士学位的31人,博士后5人。
法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法学的基本理论,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规律,解决我国全面发展中的现实法律问题。在法学理论、公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和民法学领域,法学所都曾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发挥过重要影响。其中,“十大当代法学家”之一的潘念之先生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的开拓者,有“北张(友渔)南潘(念之)”之称。新时代,法学研究所正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以“排头兵、先行者”的精神,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国家高端智库”和上海“创新工程”为平台,坚持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双轮互动,开展法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积极为国家和上海的法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4月,法学所取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拥有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共涵盖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 与保护法学等,并与山东大学共有法理学博士点,与华东政法大学共有刑法学博士点。长期以来,法学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以沈国明、顾肖荣等为代表的大批法治人才。2009年至2019年,本所共承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7项,青年项目7项;特别委托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2019年在研国家项目共12项。
2009年以来,本所先后获得10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4次,其中获得国家正职领导肯定批示的成果11件,获得国家副职领导肯定批示的成果2件。历史上法学所还曾获4项国家图书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各方面评定的优秀论文、优秀研究报告、优秀著作奖近百项。
此外,法学所公开发行的杂志《政治与法律》为法学专业的中文核心期刊,每年定期出版《上海法治发展报告》,全景展示上海法治建设进程和成就;此外还不定期出版《经济刑法》和大批学术专著,为我国的法学事业和学术策源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法学理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乃至全国法学院校设立最早的法学学科硕士点之一,培养过一大批优秀法学理论与实务人才,历史上有潘念之、沈国明、林喆、倪正茂、尤俊意等一大批法理学大家和名家,具有辉煌的历史和优良的学术传承。该学科硕士点现有2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基本都具有法学名校的博士学位,1人还获得过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与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3人担任上海市法学会下设研究会副会长以及中国法学会下设研究会常务理事、理事等。学科研究方向涉及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地方立法问题、法治与中国转型问题、法哲学问题、法社会学问题以及生命法、党内法规、科技法、体育法等法学新学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学科点导师组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授课内容立足国情,贴近现实。力求从学理与实践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和阐述微观层面产生的法学基本理论问题,以启迪硕士生运用专业的眼光,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和抓手,培养硕士生调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比高,基本实行一带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科点老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与法律》《伦理学研究》《月旦医事法报告》等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编等著2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各类横向社会课题项目30余项,并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社联征文优秀论文等20余项。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专业硕士点之一,历史上曾经出过潘念之、浦增元、杨海坤等法学大家。现有3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其中,2人担任中国法学会下设研究会副会长,1人担任上海市法学会下设研究会会长,1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奖励计划,1人获得过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研究方向涉及宪法司法审查研究、政府行政行为规制问题、公务员制度、港澳台法、党内法规等研究。学科点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硕士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获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学科点老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国内外法学及人文社科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基金、司法部课题等在内的国内外各类项目数十项,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类奖励多项。
刑法学于1984年1月获批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华东政法大学共有刑法学博士点,“经济刑法”学科方向是院重点学科方向。刑事法律方向依托院“刑事法创新学科”、法学所的基础优势、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民商法学是研究民商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民商法学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律理论指导,为我国法治建设实践服务。该专业主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需要,从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的需要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具备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和法律实务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诉讼法学依托院“刑事法创新学科”、法学所的基础优势、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与 保护法学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法学二级学科,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环境与 保护法硕士点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需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环境与 保护法学专门人才为目标。
经济法学是一级学科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它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研究经济宪法、经济组织法律关系、国际投资经营法律关系、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活动管理关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旨在促进国家管理和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以便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健康、高效和快速发展。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法学素养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经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掌握坚实的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律制度,熟悉经济法的几大组成部分,即经济宪法原理、市场经济主体组织法、宏观调控法、竞争规制法、金融管理、经济活动管制法等,了解经济法学科建设和国内外经济立法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教学以及经济法律实务的能力。
国际法学硕士点拥有2名研究员,1名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国际投资法理论与实践、WTO法律规制与实践、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环境 法、海洋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学科点科研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学术气氛浓厚,师生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