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风采 | 薛泽林: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四张“画像”

编者按:2021年5月31日,上海市宣传系统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我们正青春 扬帆新征程”宣传系统团员青年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活动。本文是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泽林所作的演讲,生动展示了青年科研人员在学术领域挥洒青春汗水、贡献青春力量的精神面貌。

1.亮着的灯(敬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及,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是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笔画相同,书写却不一样。对于国家高端智库的理论工作者而言,敬业就是一盏盏亮着的灯,灯下是码满字的稿子。
因为,理论研究不是织毛衣,有空就拿出来织两针。理论研究需要整块整块的时间理清思路,然后一气呵成。青年理论工作者也有家庭,也有生活,晚上是少有的安静的整块时间,必须抓住。理论研究又好似织毛衣,不但要胸中有乾坤韬略,手上的针脚也要缜密。今天的讨论、今天的阅读、今天的思考,今天要记下来,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就是要不断做加法。
在一个个灯光亮彻的夜晚,我们在国家的顶尖刊物和媒体上发表了回应时代命题的文章,针对上海的一系列重要命题提供了自己的思路和对策。比如,浦东开发开放最早就是由上海社科院提出,上海的十四五规划社科院全程参与。

2.改着的稿(精益)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入选国家高端智库的地方社科院,社科院的理论工作者总是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这种精神就是一份份改着的稿。同一个名字的文件有10个以上的版本;同一个主题的内容有不同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还有不同版本的文档;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仍然改着的新文件夹,这些改着的稿是社科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这一份份改着的稿为的就是把事情考虑周密,不但要把大的战略定好,同时也要把细节搞定。比如,进博会是上海的重大战略,社科院深度参与了其组织与设计,但搭个架子还远远不够,社科院的理论工作者会以参与者的思路在想,用系统的思维去理,如果外国人来了,他们除了参会,上海还要准备什么东西供他们加深上海的印象?一系列配合的文化活动是不是要组织?这些都要体现在理论工作者的稿件中。

3.走着的脚(专注)

不要以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同志经常在社科院待着,社科院的同志们分布在上海、或者全国、甚至是全球各地。走着的脚,不停歇地调研,掌握一线情况,以理论工作者的第三方视角,为党和政府提供更加真实、更有针对性的报告,是社科院自成立以来的使命。远在中美关系大局、浦东开发开放,近在“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建设、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倡议、五个新城建设,每一个重大政策的背后都是社科院理论工作者的事前调研建言、事后评估建议。

社科院有很多年轻人,几乎跑遍了全国每一片开发热土。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上海大都市圈、中原城市群……始终跟随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好调查研究,用走着的脚,阐释新时代青年科研人员的时代担当,将论文和报告写在祖国大地上。

4.瞪大的眼(创新)

在党的百年诞辰来临之际,社科院的理论工作者会理论者的视角,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直观地总结并梳理我们党,带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丰功伟绩。
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我们愿意继续瞪大双眼,去观察,去解读,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志将自己与祖国的发展融在一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