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尚社青年说”系列推文摘自《尚社青年奋斗新时代》,该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员青年征文集,生动展现了我院青年奋发有为的新时代精神风貌。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尚社青年立足岗位、攻坚克难,正在书写新的精彩。
作者简介
郑世卿,中共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产业经济学博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际邮轮旅游创新人才。十多年来主持各类旅游规划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承担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工作,先后赴台湾政治大学、美国普渡大学和夏威夷大学访学。近年来投身对口支援中的旅游援建规划实践之中,先后帮助新疆喀什地区泽普金湖杨景区和喀什噶尔老城成功创建南疆地区第一和第二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曾获第九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上海援疆优秀规划设计(2010—2012)优秀奖与民进中央2012年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以身为笔 规划祖国大好河山
我院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如何让智库在现实经济中发挥作用是关键。作为一名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者,在近10年的旅游研究与规划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做智库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智慧带动现实经济,利国利民。做智库,既要能端坐于书斋沉浸于学术问题的思维之中,更要奔走于祖国的大地上谋划利国利民之举。
在新疆喀什金湖杨森林公园里,我们谋划并成功创建南疆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动泽普近千人旅游致富;在新疆喀什噶尔老城区,我们帮助其成功创建为新疆第一个人文5A,老城里数万人实现就地就业和旅游脱贫。10年的旅游研究与实践,我既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更感受到作为一个旅游研究者沉甸甸的责任。
做智库,要勤于调研,要善于调研。研究既需要前人收集和总结的文字材料,更需要现场踏勘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了创建新疆的两个5A,我前后四十余次奔波于沪疆之间。为了深入了解对口支援地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我几乎去到上海对口支援的所有地区。也正是深入的调研,我才能获得大量珍贵的基础资料,才能以此为基础进行规划设想。为了浦江两岸贯通的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我不仅系统调研了两岸五区的相关负责机构,更拜访了多位在上海历史、水文方面的专家,收获了大量的真知灼见。
做智库,要勤于思考,要善于思考。在金湖杨创建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旅游资源不足,其核心资源仅为1万亩的胡杨次生林,在喀什地区都难言其贵。我们创造性地引入南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地将南疆的建筑文化与当地的富民安居工程结合起来打造起长寿村,形成了一系列在新疆别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破解了资源品质难题。在喀什老城,如何形成景区和城区的融合,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思考,既兼顾景区所需的景观效果,更兼顾城区的民生功能,核心打造城门至九龙泉一个景观带,重点打造数个具有南疆特色的街区,形成“一带一寺数街区”的格局,为创建成功奠定基础。
做智库,要心系社稷,为国分忧。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我有幸聆听老一辈决策咨询专家的讲演,有幸跟随他们参与课题研究,深深为他们心系社稷、为国为民的情怀所感动,也一直以他们为榜样,期望成为一个合格的智库工作者。当下有不少从事旅游规划的民营或外资机构,多以旅游为名谋房产之实,以华而不实的概念误导政府决策者。作为智库的一员,我每做一个课题,每编制一个规划,都以“为一方百姓谋福祉”作为做事的首要标准。当前旅游业发展一日千里,我通过旅游规划等方式保持与产业实践的无缝链接,以此获得产业发展的真知,更好地做好旅游智库研究。因此近年来,我不仅主持一系列规划编制,获得当地政府的好评,更形成一系列关于旅游方面的专报,获得多位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曾经到茅台镇调研,赤水河穿镇而过,当年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中的三次就发生在这里。回首十年工作生涯,见景生情,有感而发,填了一首词———《忆秦娥·游茅台有感》。羞谈平仄与文采,但求直抒胸臆,赋壮词以慰过往,以寄未来!
回首来时路,无悔十年;展望未来,仍要以身为笔,为国为民绘制祖国大好河山。
吾身为笔,岁月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