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尚社青年说”系列推文摘自《尚社青年奋斗新时代》,该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员青年征文集,生动展现了我院青年奋发有为的新时代精神风貌。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尚社青年立足岗位、攻坚克难,正在书写新的精彩。
作者简介
赵琦,中共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博士。主攻伦理学、西欧中世纪哲学、中西思想比较,能以意大利语、拉丁语与英语等西方语言开展研究,擅长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现研究对象的精神内核。荣获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社科新人”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1项, 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类奖项(著作)一项,在《哲学动态》《复旦学报》、Asian Philosophy等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明德、求真、奋斗
一个尚社哲学人的中国梦
“为什么读哲学?”“读哲学有什么用?”从选择哲学作为专业的那天起,我就一直面对这样的质疑。对很多人来说,我选择了一个既难读又贫困的专业,更 令他们无法理解的是,在欧美留学多年的我最终选择回国工作。虽然留学对于我纯粹是学术发展的需要,然而,对于是否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乃至以哲学为业,我思考了很多年。在不同的阶段,我思考的侧重点不同。在本科二年级的下半学期,就读文科基地班的我面临选择专业,当时的我思考的是我是否有读好哲学的潜力。在硕士时期,我思考的是哲学究竟有什么价值,它是否值得我继续深造。在进入社科院工作之后,我考虑的问题更多了,我思考自己应该如何科学地拓展研究领域,将学术理想与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我思考新时代的哲学研究如何在古今中西之辩中从学徒走向成熟,真正走出一条理论创新之路;面对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机遇与挑战,我思考什么样的哲学可能为中国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尽管这些思考看似不同,我选择哲学与回国工作的初心始终如一。我的理 想信念从来不曾动摇,那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没有哲学思想领 域的建树。而哲学恰恰是最难有根本理论建树的领域之一,当代中国的哲学理 论界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三足鼎立的现状,每种传统都发 展出汗牛充栋的学术思潮与流派。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不仅要深入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把握占据世界话语霸权并以现代文明自居的西方哲学与思想传统,与此同时,我们也到了重新解读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与文化基因的重要历史时刻。
三类哲学不仅文献量大到惊人,其研究方法与学术传统的巨大差异对当代的哲学工作者也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做好学徒成为某个门派的专家还不是终点,真正的哲学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处理好古今中西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等重大课题。这样的哲学才有生命力,才是真正时代精神的精华,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资粮。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我的哲学研究围绕明德、求真、奋斗展开。
明德需要坚持求真,即需要扎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哲学一直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中国人曾以“求道”表达这一品格,今天则以“求真”表达哲学的气节。真理在哪呢?总书记说“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古人说道在百姓的日用之间,而我们时代的真理就体现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那又应当如何去解决现实问题呢?要解决现实问题第一步是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问题为导向才能客观评判各种学术理论与思潮,去伪存真、博采众长,最终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理论创新。对于长期处于象牙塔中的我而言,要从哲学的高度理解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现实乃至解决现实问题并非易事。它要求我了解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与思想现状。这本来很难实现,好在上海社科院给每位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深入社会的学习机会,我参与过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德镇工匠艺术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种类型的调研,还曾获得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机会,未来我还会参与更多各个方面的调研活动。这些经历帮助我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也将为我的理论创新打下求真务实的基础。
有了明德的追求与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还不够,任何事业的成就都离不开 永不止息的奋斗。实现小康社会是这样,哲学研究也是一样。在意大利求学期 间,我在短短4个月内从上课几乎听不懂一句话到能以意大利语参加考试,并 取得比多数意大利人更好的成绩。因为选课多没有午休时间,我每天要熬到下 午4点多才能吃上自己做的午饭;从阅读一面文献材料就要三四个小时到能够 用意大利语写论文,期间不知道付出了多少汗水与泪水。每每在我回放课程录 音、阅读意大利语文献时,每每在我奋战到凌晨、被疲倦笼罩时,学生宿舍楼却传来意大利同学歌剧般高昂的谈笑声,当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不是没想过放弃海外的联合培养,放弃研究艰深的中世纪哲学,回到复旦,另择博士论文的题目。但是我不能回来,我的奖学金是意大利校方提供的,我代表一名中国学者和中国人的形象,也肩负未来中国学者赴该校深造的希望。我不仅要上好所有的课程,还要为我联合培养的博士论文题目做好各种准备。我为了更好地了解中世纪的思想,我还到古典学系选修拉丁语,用一门不熟悉的语言学习另外一门更难的古典语言。最终我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意方3年的课程,并获得荣誉毕业的殊荣,为自己争取到赴美从事博士后工作的机会。这一切完全是靠艰苦奋斗来的。10年后回顾往昔,我自知很难像当初那样废寝忘食、不顾一切地努力拼搏,但是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遗忘初心、不能放弃奋斗。我的学术理想从来不只是成为某个西方思想家的学徒,如果我不能不断充实拓展自己,不断前进,先前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成绩只属于过去,未来只属于坚持奋斗的人。
任何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实现于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作为一名哲学工作者,我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能够出现伟大的哲学,能产生伟大的思想,真正承担起哲学本该有的为民族“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总书记语),为世界贡 献属于当代中国的智慧。依靠上海社科院这一卓越的学术与智库平台,我有信心和哲学所的同仁不断向这一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