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尚社人”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团委承办,旨在寻找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以及一切健康乐观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具有正能量的尚社人。欢迎大家继续来稿,将你认为身边正能量的故事发送至sassyjsyftw@163.com邮箱或直接留言推荐。
互联网+支教——信息所公益支教团队
走出大山
或许是许多山里的孩子的梦
因为网络
不用走出大山
孩子们也能与广阔的世界连接
当前,我国城乡教育 分配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在部分农村地区,作为教育根基的小学教育水平仍然有很多不足。据统计,中国有6000万留守儿童,他们在基础教育、生活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教育缺失,其成长与发展受到限制。在传统的教育扶助理念和运作模式下,支教者必须离开居住地、停止工作而赶赴支教所在地,承担教学任务,这一模式难以长期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
现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支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支教者在自己的城市通过互联网,对乡村学校的孩子进行远程教学。这一模式提高了支教的效率,确保公益活动的长期有效进行。成立于2014年7月的“支教中国2.0公益组织”便是实践这一模式的代表。该组织目前已在全国开设33个远程教室,包括安徽岳西县柳畈村、河南洛阳范沟、四川雅安贯坪村、云南水富苗圃、甘肃平凉庄浪刘窑村等。
从2015年11月起,上海社科院信息所吴曦和夏蓓丽就加入了这个团队。吴曦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通过“支教中国2.0远程教室”,给孩子们上计算机课;夏蓓丽也通过这一平台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他们的远程支教给孩子们的世界打开了新的窗户,对当地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远程教学实景图
△课堂实录
在吴曦和夏蓓丽的带动下,信息所科研人员唐涛、李勇对这一公益项目做了调研,积极建言献策,退休职工杨伟民研究员通过视频给孩子们做了关于成才的讲座。
△杨伟民研究员给孩子们做讲座的PPT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远程支教过程中,吴曦了解到岳西县柳畈小学的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衣着单薄、无法御寒,而后从当地校长和老师处得知该地区冬季非常寒冷,而与该生家境相似的贫困学生有71位之多。由此,吴曦、夏蓓丽和友人在朋友圈为这71位贫困学生发起捐赠衣物的公益行动,建立了公益行动微信群,相继募得1000余件衣物鞋袜等物资,分批寄往柳畈小学。同时,还募集了一些爱心人士的捐款,并促成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同学援建计算机教室。
△实地考察
为更好地了解学校和孩子们的情况,信息所党总支予以大力支持,并组织吴曦、夏蓓丽等带着部分物资到岳西县柳畈小学实地调研。在当地,支教团队和校长、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还到学生家里走访,和孩子们建立了“线上+线下”的良好关系,把公益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支教中国2.0”等远程教育公益组织为乡村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支教老师甘于奉献的精神让孩子们的冬天充满阳光。
△宋庆龄基金会《改变》杂志
在与吴曦老师的交流中,他表示,对他个人的作用不必过于强调,他认为自己只是做了细小的事。但希望通过我们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落后山区的教育现状,帮助农村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为此,院团委也呼吁,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研究生加入远程支教项目,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提供涓涓细流、不竭动力。更多详情,请关注“支教中国2.0”微信公众号(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