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社“朗读者”| 董启帆《我与地坛》

小编语:

 “朗读者”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分团委和研究生会承办的五四主题活动,活动采用前期征稿,后期共同分享的方式,通过朗读激活大家对文字最温暖的记忆。  


朗读理由:

本人近日写了一篇关于对人步入老年所作出的思考的文章,由此引发了自己对于这一段文字的共鸣,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于往日的回顾,对于爱情的讴歌,对于亲情的思念,对于在绝望中寻求生机的憧憬都写得十分深刻,细细读来,这些感情使人尤为感伤。

  每个人的境遇因为出生而有注定的不同,在史铁生面前,他却交付了一个使世界看上去显得平等的答案。在史铁生漫长的岁月中,他用文字道出了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同样一个人的内心中读到了平静。

 我之所以选择最后一段文字选读,可能是因为进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年纪,我心想着更加珍惜时间,更加珍惜父母尚且能行动自如,我能陪伴他们做些想做的事。每每想到这些新老更替,花去花开的时刻,正如史铁生所书一般,人的这辈子扮演了几种角色,每一种都有他独特的感受和体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使命。


朗读者:


   董启帆,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16级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朗读原文: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可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