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海研究员在文学所作讲座

发布者:夏蔚晨发布时间:2024-07-02浏览次数:24

202472日上午,文学研究所原所长陈伯海研究员做了题为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若干思考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所副所长郑崇选研究员主持。

 


陈伯海研究员首先回顾了“中国文论”问题的历史和时代语境,提出应构建一种“活在当下”的中国文论体系,实现从前人“照着讲”到现代“接着讲”的转变。近现代学者如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人,通过中西合璧、互参互用的方法论,围绕“意境”等概念,构建起系统的论述体系,凸显了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独特性,为中国文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关于中国文论的整体架构,陈伯海研究员创造性地提出三个具有内在逻辑的阐释维度:以“情感生命”为底基的艺术运思论,以“境象一体”为核心的结构体制论和以“言辞”“体式”为表征的文本形态论。陈伯海研究员引用黄宗羲的“一时之性情”与“万古之性情”作为结语,他认为,文学应当表现“万古之性情”,这不仅是民族文学主情传统的集中体现,更是天人合一境界的生动写照。建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需要从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本土化以及一百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理性化三方面着手且发力,在综合运作中转换出新。

郑崇选副所长认为陈伯海老师关于中国文论的整体思考对如何做好古代文论向“中国文论”的转化、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都有重要的推进意义。互动交流环节,通过对文学所科研人员讲座内容提问的回应,陈伯海研究员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拓展和深化。

 


陈伯海,1935年生于上海。195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著有《唐诗学引论》《中国文学史之宏观》《中国诗学之现代观》《中国文化之路》《回归生命本原》《生命体验与审美超越》等。主编《唐诗学书系》《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上海文化通史》《中国诗学史》《中国文学史学史》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理论评论奖、上海社科院建院五十周年杰出学术贡献奖、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


撰稿:李琳

编辑:孙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