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所文学与文化系列学术讲座】戴伊璇:填词的离场——由民国词话之演变管窥现代词学萌芽

发布者:夏蔚晨发布时间:2023-11-14浏览次数:10

20231114日上午,文学研究所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戴伊璇博士做了题为填词的离场——由民国词话之演变管窥现代词学萌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朱生坚副研究员主持,陈占彪研究员点评。

 


戴伊璇博士认为民国是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转型的过渡期,其特征之一是填词创作逐渐被词学研究所取代,因此作为词论的重要载体,民国时期词话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变化,完整且富有代表性地体现出了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填词创作论的离场过程,一方面反映在词话内容中,不仅包括对晚清以来填词所负载的经世致用功能的重新界定,还包括对重典故、守四声、追慕梦窗词的词坛风气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民国词话提出了新的学词路径;另一方面创作论的出走也体现在词话文本形态的变化中,词学教育不仅使得教材中创作与词学常识相分离,条目清晰的知识结构代替了随性零散的灵光乍现,更有填词工具书的出现象征着填词沦为一门传统技艺。但是填词的退场并不代表传统词学的末日,词学批评仍需要吸取传统词学中的见解,尤其是艺术形式上的一些表达,传统词话也以此为契机出现了新变,并成为现代词学研究诞生的先声。陈占彪研究员在点评中指出,戴伊璇通过扎实的史料功夫,对民国词话做了客观而清晰的梳理。她对民国早期词话中对写什么样的词,怎样写词以及写词的途径等问题加以论述。可以看出,词的衰弱并不是时代造成的,还是词本身脱离了时代的节奏所致。当词成为教育的一部分的时候,传统的片段式的、感性式的词话就自然而然需要条理化,这样填词和词学,就得以分疏。于是,早期填词和词学混合一起的词话,如何填词,侧重于赏析的词学,以及对词的研究就各成领域,形成民国词话的几种不同的面向。互动环节,通过主讲人、主持人、点评人和现场老师的问答互动,进一步深化拓展了讲座内容。

 


戴伊璇,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词学、近代文化与文学,在《词学》《齐鲁学刊》发表论文数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