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所文学与文化系列学术讲座】李琳:偶像的生产与消费:实践路径与文化机制

发布者:夏蔚晨发布时间:2024-01-02浏览次数:10

202412日上午,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琳博士做了题为“偶像的生产与消费:实践路径与文化机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化产业研究室主任刘轶研究员主持并做点评。

 


李琳博士在讲座中指出,作为现代文化娱乐产业出现的崭新角色,流行偶像不仅意味着一种功能性职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更成为现代受众为弥补情感缺失而投射的外部对象。在实践路径中,偶像文化产业围绕同一形象IP带来多元化的媒介体验,发明了一系列生产与消费模式,打通各个文娱产业领域,在流行文化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在文化机制中,偶像文化创新了情感经济模式,将金钱应援逻辑置换为亲密关系营造,偶像成为粉丝归属感、承认感和感受精神生活的关键所在,现代式偶像崇拜成为流行文化视野下的奇观。通过打造深度协同的“运营—偶像—粉丝” 的商业模式,促进基于“数字+创意”科技创新的偶像文化体验,形塑年轻潮流本土化“新表达”的偶像 IP,将有利于偶像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数智时代下,技术创新能够为偶像文化产业提供深度挖掘偶像与粉丝间网络互动模式的更多可能性,虚拟偶像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刘轶研究员点评指出,李琳博士的讲座就偶像的生产和消费做出了极有趣味性和启示性的回答,给予了许多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比如,东亚文化中“偶像”这一概念与西方文化中到底有何本质的区别?它是文化意义上还是在社会生产机制上导致的?在这种偶像生产过程中,“情感”又是如何渗透进去而成为“消费”的坚实后盾的?而且还需要关注到,“偶像崇拜”的神圣化与宗教崇拜的世俗化,在未来是否有进一步趋同的可能?又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现象?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在未来的偶像生产和消费的路径上,李琳博士也给予了“深度协同、科技创新、价值重塑”等不同的可能路径,并特别提出了虚拟偶像的发展前景,富有新意。

 

互动环节,通过对讲座内容提问的回应,李琳博士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深化。

 


李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同济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文化产业、文化研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