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 会议综述
“中国美学演变历程高端论坛
暨《中国美学全史》恳谈会”综述
王赟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文刊载于《上海文化》2018年第12期
值《中国美学全史》五卷本出版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政法学院,共襄“中国美学演变历程高端论坛暨《中国美学全史》恳谈会”。会议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上海市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联合主办。专家、学者们贡献真知灼见,畅所欲言。
钱中文先生在贺信中指出,全书有作者的理论原创,“丰赡的资料相互印证,写出了中国美学的多样与独创”。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杨春时教授在该书序言中提到:“《中华美学全史》以先秦到21世纪初的时间为纵轴,在古代以儒、道、佛、玄等派别的哲学美学和散文、诗词、戏曲、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园林等文艺美学的多线条为横轴,在现当代以美学概论、文艺概论之类的原理性论著为纬度,精心打造出了一个结构宏伟、气象万千的中国美学全史的思想学术宫殿。”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在贺信中认为,祁志祥教授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以一人之力独立完成的这部《中国美学全史》体大思精,有个人独特的贯穿始终的基本观念,且以丰富详实的资料加以论证,为中国美学史新学科的建设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上海大学董乃斌教授、刘旭光教授、《社会科学》编辑李亦婷皆评价该书构建了新的美学理论体系、创造了新的美学史的撰写体例;上海交通大学汪济生教授以“五卷在手,纵览千年”对该书作评;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文化》执行主编夏锦乾编审以“通”“全”“精”概括了该书的突出特点;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以理论自信的“勇气”、学术创新的“锐气”、经纬有度的“大气”、史论结合的“才气”高度评价祁志祥教授“全能型”的学术建构;首都师范大学易晓明教授认为该书提出的新的美学范畴可大大推动美学学科发展;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先生评价该书具有“大胸怀”,出自“大手笔”,经历过“大艰苦”,体现了“大气场”,是中国人完成的中国学问。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齐书深,东华大学王梅芳教授等,皆称赞祁志祥教授在学术上的广博、赤诚和热情。
多领域、多学科交错是《中华美学全史》的一项突出成就。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扬教授认为美学与文学理论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该书对于当下的文学创作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引驰教授也从文学理论入手,认为该书将有助于学人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则从哲学美学入手,认为贯穿该书的“适性”之美与贯穿中国哲学传统的“性道”之美相契合,使该书对中华美学的研究能够置于中国哲学的逻辑框架中,这一点难能可贵;上海艺术研究所的周锡山先生也表示该书正因为以中国哲学统摄理论叙述,形成了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和上海政法学院孙超副教授分别从各自感兴趣的音乐美学、近代美学入手梳理和评析了该书中涉及的相关内容。
就当下中国美学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书写美学史,与会专家也分享了诸多颇具价值的观点。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表示,美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而人类对美的偏好勾勒出不同文明之分野,因此对于美学史的书写是人类文明史叙事的重要方面,而祁志祥教授的《中国美学全史》为美学史叙写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范例。西南大学寇鹏程教授认为中国美学具有多样性,美学史叙写的既是美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美学。华东师范大学朱志荣教授尤其强调了中国美学史叙写中的“分期”和“转折”问题。复旦大学的陈引驰教授和谢金良教授也都强调了中国美学的复杂性特征,并就中国美学史叙写如何保持不同审美理想之间的冲突和张力、如何把握中国美学思想的杂糅和纯净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想法。陈卫平教授在肯定该书里程碑意义的同时,就“中国美学史”如何再出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与会专家还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美学史的书写提出了诚挚的建议。上海大学董乃斌教授和周锡山先生都认为当代美学研究者可挖掘与西方再现传统类似或相关的美学传统。陈卫平教授建议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讨论也应置于哲学框架中。周锡山先生与谢金良教授还认为包括巫性美学、灵感论在内的神秘主义美学曾取得巨大成就,可考虑予以关注。同济大学邹其昌教授建议,关于基督教等的科学精神对于上海文脉的研究也可纳入中国美学史的书写视域中。
上海社会科学院陈伯海先生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王赟编辑皆评价该书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美学研究之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中华美学精神的研究开启了方向,提供了历史 。祁志祥教授以“适性”贯通美学全史,而陈伯海先生认为西方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所提倡的“价值”背后的原理正是“适性”,这使得该书为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对话提供了新的路径。《湖北社会科学报》总编唐伟先生认为,当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转变也是源于对美的追求,而该书的面世恰如其分地紧扣这一时代脉络。上海政法学院张永禄教授认为祁志祥教授以一名美学家的担当精神,饱含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树立了学术界展现文化自信、助力“上海文化”品牌的典范。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家珉教授也认为以祁志祥教授为代表的上海美学家为“上海文化”品牌做出了巨大贡献。首都师范大学易晓明教授结合该书就如何挖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让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先生在高度评价祁志祥教授学术创造力的同时,强调中国的文化集成工作理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并建议将该书译介和推广至海外汉学界与学术界。
责任编辑:孙页
The End
《上海文化》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 S S C I ) 扩展版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引文数据库来源刊
主办单位
上海市作家协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