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刻,艺术何为——“水花雅集”青年学术沙龙(第3期)在社科院分部尚社苑成功举办

发布者:夏蔚晨发布时间:2021-09-30浏览次数:10

艺术是人的基本需要,艺术能够让记忆鲜活,连接不同的社会个体,能改变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在艰难时刻,在灾难面前,人更离不开艺术。艺术作为记录时代的工具,在艰难时刻,以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去表达个体潜藏在内心的真实想法。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时,当代艺术的社会功能被重新审视,艺术能带来什么、能创造什么,是许多人反思和追问的问题。


9月29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水花雅集”青年学术沙龙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尚社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以“艰难时刻,艺术何为”为主题,对灾难面前艺术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生坚在疫情灾难的特殊语境中从历史和理论的纵深探讨了艺术何为的问题。他首先追溯了艺术的起源,并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几个案例,指出艺术是人的基本需要,即使在艰难的时刻,我们也离不开艺术。艺术不是纯粹为艺术而艺术。在艺术缺席的地方,野蛮更容易登场。艰难时刻,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而艺术则是最有效的维护人性的一种手段。接着,他从“艺术是生命的形而上学”展开,从三方面论述了艺术的作用。第一,艺术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才能或潜力,其发挥和实现,可以让人找到存在感;第二,艺术才能的发挥和提高,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成长的快乐;第三,艺术会给人一种归属感。最后,通过剖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他指出艺术作为生命的形而上学,让人以一种接近于最好的方式来度过生命,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命和死亡。生死之外别无大事,认识了生命和死亡,一切艰难时刻,都不再是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韧则从实践的角度对后疫情期间的当代绘画进行了探讨,她指出新冠疫情作为一个突发性的市场因素,对全球艺术品的市场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首先,在国际范围内,国际艺术盛会线下开启仍然受阻;其次,顶级拍卖行的销售额大幅下滑。但反观疫情期间的本土当代艺术市场,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艺术市场有回暖的征兆。她通过介绍法籍华裔当代艺术家严培明的作品,思考了疫情时期当代艺术家做了些什么。她认为艺术可以记录灾难、反思灾难,可以用来表达对灾难的认识,以艺术的手段可以疗愈、振奋人心。

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从人与动物、智能机器人的区别入手,探讨了人何以为人,什么可以使人成为人。他指出在艰难时刻,艺术对于我们可能更为重要,因为当人遇到巨大的困难和外力的压迫时,会造成对人的否定,人会变形。而艺术是具有强烈的反抗性的,艺术是伟大的,它使我们自我肯定,使我们保持自我,使我们在外力的强迫和污秽的浸染中仍然是我们自己。


运维:任洁

编辑:孙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