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在文学所作学术交流讲座

发布者:夏蔚晨发布时间:2021-08-24浏览次数:12

2021年8月24日上午,文学研究所邀请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先生进行题为“在地性文化的当代表达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的学术交流讲座。讲座由文学所所长徐锦江研究员主持。

曹嘉明理事长从上海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发展之地,前四十年的城市规划建设的机遇和遗憾,在地文化复兴是城市更新的关键三个方面阐释了关于上海城市建筑的深入思考,特别指出“在地精神”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

曹嘉明认为上海是中国建筑师的孕育发展之地。20世纪20、30年代,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一起开启了上海的城市化,其中中国建筑师与外国建筑师一起筑就了丰富多彩的上海城市景象。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优秀建筑都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构成了中西合璧的城市景象和城市底蕴。他认为,前四十年上海城市化建设存在三大机遇和三大遗憾。三大机遇是:九十年代浦东改革开放,九十年代随着延安中路高架建设和动迁而在市中心开辟的绿地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打下了贯通浦东两岸的基础。三大遗憾是:中国建筑师失去了城市建筑设计的主角身份,为谋发展、吸引外资做出的局部牺牲,在GDP导向下的大拆大建损害了历史文脉传承。他认为建筑不应该仅局限在技术范畴,应属于“大文化”概念,建筑也不应该仅仅是开发者、主政方和建筑师的活动,而应该是与之相关的全民活动。应秉持人本主义的精细化设计和管理态度,认真、慎重地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应以科学的态度、敢于表达的专业精神和对历史负责的追求来践行城市更新。在追求城市可持续有机更新的过程中,要更关注社会公平公正、环境绿色友好、多元包容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使上海成为这样一种城市:街道适合漫步、建筑可以阅读、城市拥有温度。

徐锦江所长总结指出,曹老师的讲座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来展读城市更新,可谓实践出真知,启发我们对城市发展中政府、资本、企业、设计师、人文学者、市民之间的关系,民生、文化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澎湃景观和历史肌理之间的关系,全球化背景下的在地性和无地方性之间的关系,空间性和时间性等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关系进行深度思考,是一堂既具学理性、又具实践性的精彩讲座。

互动环节,文学所科研人员与曹嘉明理事长进行了意犹未尽的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