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国际文化交流研究室、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城市诗歌研究工作室主办的《中国当代知名诗人诗年历》新书首发会暨当代诗歌的审美向度和精神镜像之研讨会于2023年3月23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办。会议由文学所城市诗歌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张瑞燕主持。
本次研讨会特邀国内及上海知名诗学专家、诗人、诗评家围绕当代汉语诗歌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上海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新诗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钱文亮;《上海作家》主编、上海市作协研究室主任、评论家杨斌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杨四平;诗人、诗歌编辑、陶瓷鉴赏家程庸;上海城市诗人社总顾问、深圳大学汉诗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朱铁武(铁舞);本书主编、知名诗人王霆章;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国际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研究室主任任明博士;上海诗人裘新民;作家、出版人傅野;知名画家、苏州海峡两岸书画交流协会会长、苏州寒山艺术会社会长、工艺美术大师朱文辉;《上海青年报》记者郦亮;愚园雅集副理事长李乐祺;本书主编、诗人、作家、画家王舒漫;诗人、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城市诗歌研究工作室首席专家张瑞燕(瑞箫)等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通过对《中国当代知名诗人诗年历》文本的阅读、赏析和点评,探讨了当下新诗改革的各种路径和诗歌审美新突破的热点问题,为探索中国当代诗歌新的时空坐标,为不断开拓汉语新诗现代化和民族化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持,对当代汉语诗歌包括海派诗歌的创作和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选本也是一种批评,应思考如何体现新时代的创新性和创作的有机性、批评性的结合,要体现出时代意义和创新意义。专家们认为期待已久的诗歌大众化已提前实现,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写的诗歌、人类编选的纸质读本也许将成为一去不返的经典,对文学生产而言,人工智能业已突破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媒介技术带来的后果,很多学者乐见人机一体写作的时代即将来到。
谈到当代诗歌存在的问题,有专家指出,中国诗歌写作不同阶段有所侧重,但天命意识狭隘、使命感自由涣散,很少能有作品能将人与自然的天命、人与自我的生命感以及人与社会的使命感统合体现。人们呼唤、期待当代能出现但丁、歌德这样的伟大诗人;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随着全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诗歌的春天总会到来。新诗不过百年,相比古诗还是少年,还需要时间继续沉淀、不断磨练。假以时日,当代定会涌现出伟大的诗歌作品。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这本诗集给当今诗坛提供了一个新的文本,说明诗歌的审美向度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诗歌是一句真话”,《中国当代知名诗人诗年历》强调了编选的时间性、民族性和纯粹性,确是根据中国诗歌的语言力量和美学向度给出的一个新的时代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