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波:井冈山之行(财务处处长助理)

发布者:人事处发布时间:2009-06-22浏览次数:2238

200962-6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海社科院青年骨干国情调研活动,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包括了听取江西省社科院汪玉奇研究员所做的《反国际金融危机中江西经济》报告,到南昌市高新区工业园实地参观,参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旧址,听取井冈山干部学院余伯流教授所做的报告,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活动。五天时间里值得仔细思考的东西很多,感悟也很多,现仅就我对余伯流教授所做的报告,谈我自己的一点感想。

余伯流教授作为研究井冈山革命历史的专业研究学者,对我们党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过程做了精彩的报告,使我对我们党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原本书本上模糊的印象渐渐清晰起来。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10月至1930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了队伍,建立红色根据地,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我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

按照教授所做报告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

1)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秋收起义失败后,面对中国攻打城市的失败现实,毛泽东认真分析和比较了中国和苏联的情况,认为当时中国的国情和苏联不同,中国革命斗争的群众基础在农村不在城市,加之毛泽东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极其熟悉,所以他实事求是的提出“上山”思想,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胜利之路,井冈山斗争的历史以及之后的中国革命充分证明了井冈山道路的正确性,为中国革命做了有益的探索。

  (2坚定信念、矢志不移

在参观井冈山革命旧址时,红军当时设立的医院深深刻在了我脑海里。当听到讲解员说道一位受伤的红军将领把自己消毒用的一点点食盐积攒起来,在最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化成盐水给其他伤员消毒时,我内心涌起了阵阵波澜,是何种信念支撑着他,在这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舍己为人的崇高思想。

当时红军将领中有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其中包括黄埔军校毕业生,还有一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等等,这批人都有着不错的家庭条件,在当时都属于社会的精英分子,如果想过上安逸的生活,对于他们并不存在问题。可他们为什么义无反顾的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呢?

答案只有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了这个信念可以抛弃安逸的生活,可以放弃唾手可得的金钱荣誉权力等等,甚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3)依靠群众,艰苦奋斗

当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时,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次会剿,斗争及其艰苦,这种环境下,如果没有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精神,如何能够度过难关?这也是当时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的领导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发展农业生产,开放集市贸易,创办红军被服厂、造币厂、修械处、红军医院、熬硝盐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井冈山军民自己动手挑粮、种菜、编草鞋、挖草药,克服各种困难艰险,打破了重重包围封锁。同时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也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正是因为我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般的联系,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军民一心,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次会剿,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当前条件下,依靠群众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一项新的政策出台,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往往造成的负面后果超过本来政策预期的正面效果;在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也无法顺利实施,总之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工作中必须把握的。

对于艰苦奋斗,我觉得不能像以前那样理解了,“一双袜子破了,补了又补,最后整个袜子变成了一块块布拼成的”,而是应该将有限的 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该省的省,该花的地方还得花。能够节约的地方绝不浪费,节约纸张、水电等等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既利国又利民;该投入的地方,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还是应该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前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