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革命老区,在这里曾经爆发过南昌起义,诞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了中国革命的数个“第一”。可以说,江西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实践地。革命的实践需要革命的理论,而革命的理论很大程度上来又自调查基础上的对社会实际的理性认识,因此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调查研究。邓小平曾言:“毛泽东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就一直同理论脱离实际,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根据调查研究制定和起草了许多文件,如井冈山土地法;在1930年5月,他作了著名的寻乌农村经济调查报告,为认清中国农村和小城市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指导。毛泽东写作调查报告最高产的年代是1925―1934年。这一时期,他主要在江西参加和领导革命,仅1930年就完成了8篇调查报告。江西成为了毛泽东搞社会调查的主要区域,毛泽东的革命与建设思想很多都来自江西这块土地,因为江西的实际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情况,而这种状况至今都未曾改变。因此我们以江西作为样本来研究中国的国情是基本上可行的,同时毛泽东同志在江西进行调查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次国情考察得到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该院汪玉奇研究员给我们作了一场生动的江西省情报告。这场内容丰富的报告向每位考察团成员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江西,它让我们全面深刻地了解了这个革命老区的前世今生,其收获决不是我若干年前那次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所能比拟的。汪研究员的报告既回顾了历史,也涉及了当前的经济形势。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达4400万。从地域特色来讲,江西可以由三种颜色来代表:一是红色摇篮,在这里诞生了革命军队,产生了中国首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革命战争年代有姓名记载的烈士就达25万;二是绿色家园,江西森林覆盖率为60%,位居全国第二,主要河流60%水质在二级以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体系,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三是古色古香,古韵新风,此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代进士十之有一出自江西,如汤显祖等,近代也是人才辈出。
在改革开放之前,江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沿海省份相差无几,略好于周边省份,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渐落后了,2000年GDP仅及浙江的三分之一、安徽的五分之三,成为中部欠发达省份。2001年孟建柱同志主政江西,他将上海的经验带了过来,此后江西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在这个过程中,江西人有了新的认识:第一,解放思想是加快江西发展的先导,新世纪的转折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这是孟书记留给江西的最宝贵财富;第二,工业化是区域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虽然江西的农业基础很好,但是“无工不富”,工业化是拉动江西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因素;第三,必须提高江西经济的开放化程度,江西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三角洲共同的腹地,是承接东部制造业转移的基地,江西应当不失时机接受资本转移;第四,大规模实现城市化,城市化也必将对工业化产生拉动,目前江西城市化程度达40%,随着大中小城市组合的新城市体系的形成,工业化的进程也必将加快。
正如温总理所评价的,江西走出了中部欠发达省份发展的新路子。目前江西不仅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这被江西的有识之士称为“弯道超车”。他们认为目前的江西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强化、台海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国家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偏向中西部,挑战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创新水平受到制约、工业化过程难以保障农民的利益、工业化与生态保护难以平衡、经济状况难以满足改善民生的要求。我们也认为,江西能否成为中部崛起的排头兵,关键就在于能否利用机遇与迎接挑战,实现对沿海地区的赶超。
通过汪研究员的介绍,并结合实地考察,我深刻地感受到,江西之于中国犹如中国之于世界。中国的经济腾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实行了“弯道超车”战略,利用了国外转移来的资本和产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但当前也受到了周边国家的挑战。江西目前也正在利用经济危机之“机”与兄弟省市,尤其是沿海地区进行竞争,这种策略总体上是可行的。但是中部的其他省份如湖北省也提出了“弯道超车”战略,这又造成了邻近省份的过度竞争与政策雷同,不利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近几年国家设置了若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地区有两个,湖北和湖南各一个,江西却没有,这就说明江西的政策优势并不明显,在超车的过程中也可能撞车。我们在参观南昌经济开发区的时候,该区负责人也坦诚地表示他们没有任何优势,目前只能拼服务。江西目前有94个开发区,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一个,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和分工,所以省内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江西目前走的路就是沿海地区十几年前走的路,因此其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
在江西考察的几天里,我们跨越了大半个江西省,领略了沿途的景色,让我们这些从上海来的客人无比羡慕。江西的自然
实在太丰富了!农业条件实在太优越了!风光实在太秀丽了!我不禁产生产生疑问:江西人为什么要破坏金山玉水,搞什么工业化呢?凭借自然
,为什么不继续搞农业,享受他们的田园生活呢?其实这种想法,江西人也曾有过。“红米饭,竹炭火,皇帝老子不如我”就是江西人过去自给自足、不思进取的写照。可是近代以来,江西人民破除了这种观念,江西成为中国革命首义之地,最早接受了革命思想。进入新世纪,江西更是奋起直追,努力迈向工业化。这就说明,江西人并不是安于现状的,他们渴望财富的心情也是迫切的。虽然江西自古以农业经济为主,旅游
也很丰富,但农业的附加值不高,旅游业也不可能遍地开花,致富还是必须依赖工业。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处于后工业化时期,而江西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所以上海人容易陷入后现代的漩涡,不能清楚地看到中国不同地区的“逆差”。正如法学家孙笑侠所描述的:穷人刚吃上肉,城里人却热衷吃素菜;山里人刚走出山沟,城里人却要进山;乡下人刚穿上新衣服,城里人却露出肚脐。如果我们要求江西保持原始的生态,让江西成为上海的“后花园”,那是一种无知和自私的表现。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当前国家整体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国家不可能通过转移支付来实现区域间的平衡,走向工业化是江西实现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当前江西人民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此次江西之行我们去了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再也不是过去搞游击战的穷乡僻壤了,在这里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城里还坐落着井冈山干部学院,我们有幸聆听了该校
在这次国情考察过程中,同行的十余名成员,在童世骏书记的带队下,深入考察当地民情,参观革命遗迹和历史博物馆,在车上、饭后、睡前进行充分激烈的讨论,碰撞出丰富的思想火花,这是平时在办公室搞科研工作少有的景象。考察团成员来自院内各个部门,专业不同,年纪相仿,大家都觉得这次考察意义不同寻常,不仅加深了对国情的认识,而且增进了了解与友谊,这为今后的科研合作创造了条件。在此,我要感谢干部人事处和法学所给我的这次机会!我将把这次考察所领悟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到将来的科研成果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