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科研处 发布时间:2003-10-31浏览次数:714

 

8月25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暨2003年度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及上海社科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院小礼堂举行。本次研讨会是我院四十五周年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也是我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成立后组织召开的首次大型专题研讨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周锦尉、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潘世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李琪以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房宁、法学研究所前所长刘海年及院内外有关专家学者100余人与会。会议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刘华同志主持。

尹继佐院长在会上致词,他回顾总结了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十年来的工作并简要介绍了我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的宗旨、基本任务与工作目标。他指出,十年来,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紧紧围绕党中央的指导思想展开工作,在主流思想理论研究、宣传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他又指出,全国和上海主流思想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的形势在发展,要求在提高,不进则退,邓中心一定要与时俱进。成立民主政治研究中心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民主政治研究中心成立后,要以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突破口,积极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民主政治实践献计献策,同时还要服务于上海的发展和建设,努力为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作出贡献。

会上,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周锦尉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市委宣传部对上海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民主政治研究中心正式挂牌以及这次研讨会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院邓中心成立十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同时希望民主政治研究中心的成立能为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注入新活力。

会上,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胡振平宣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为我院邓中心成立十周年发来的贺信。李君如副校长在贺信中回顾了邓小平研究中心的成立过程,希望邓中心继续发挥综合研究的功能和特点,为党的理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李琪和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潘世伟在会上分别致辞。他们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机遇和空间,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也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空间,将积极推动有本土特色的理念、机制和符号的创造。他们希望我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能把握机遇、取得佳绩。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建设模式、具体路径以及权力制约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有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国内外针对中国提出了世界工厂论、人民币升值论、通货紧缩输出论、资本黑洞论和经济崩溃论等新论题,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应就此给出理论应答,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寻求全面应对策略。

专家们认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衡量尺度。“执政为民”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和宗旨。

有专家认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要注意处理好元制度与派生制度的关系,要考虑到各种约束条件,循序渐进地推进制度建设。也有专家认为,民主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意识,需要通过教育来培育和增强大众的民主意识与党自身的民主意识,使人们能正确运用民主权利,真正享受民主政治。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涵盖了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和社会民主,可以通过发展非政府组织与社团,通过实践经济民主和社会民主来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还有专家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通过发扬党内民主,把党整合成一个坚强的集体,进而推动人民民主。另外,还有专家认为,要从政党、国家、社会三个层面展开,整体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部分专家认为,政治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通过引入国外政治领域的专家,来为国内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借鉴西方欧美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同时,专家们认为,“共产党执政”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话语环境,不宜简单套用西方民主模式。

有专家指出,理论工作者在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应注意廓清三组问题,即终极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对话性阐释与解释性阐释以及面对群众与远离群众,同时要注意到民主性与科学性的区别。也有专家认为,民主政治建设要构建数据库,要建立多学科人才储备,要注重民族性,用比较的方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民主政治,增强民主政治研究中的科学性。

会议最后,我院民主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杰还宣布了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课题招标的计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