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任务。其中,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明确提出“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那么,如何理解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它又能产生怎样的实际效果呢?
如何理解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无论企业所有制形式有何不同,对其经营结果进行核算都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理论上说,企业核算方式有很多种类型,比如,生产成本核算、生产成果核算、资金使用核算、财务绩效核算等。在众多核算方法中,财务绩效核算是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是考核企业实现利润高低以确定企业经营者贡献大小。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对国有经济的核算指标是生产和经营规模,于是出现了规模驱动下国企经营者的“投资饥渴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核算指标逐渐转换到财务指标轨道,但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使下,短期逐利动机得以强化,渐渐发生忽视企业竞争力建设、忽视科技投入的问题。今天我们提出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就是要求按照GDP核算方法对国有经济经营结果进行衡量,盯住的是国有经济一定时间内新创价值的数量和质量。某种意义上说,国有经济核算方法的改变,既是对原有国有经济利润核算方法的一次调整与纠正,也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
提及增加值核算,我们需要首先理解增加值核算的目的。通常来说,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更重要的目的则是保持获取长期利润增长的能力。但对于国有经济而言,却不能只盯住利润这个单一指标,因为国有经济是国家发展功能的承担者,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践行者,它理应为推动国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而且,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功能定位不同,使得它们选择的发展目标也应有所区别。因此,国有经济考核目标应该超越单一利润追求目标。
从增加值构成上看,除利润以外,还包括税收、劳动者工资和资本设备折旧。因此,即使国有经济利润水平不高,如果它的就业贡献大或者投资规模大或者税收贡献强,也都足以支撑起国有经济的战略功能。从改革破局角度讲,我国当前正面临着提升发展动力和增强市场活力的双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国有经济开展增加值考核,可以引导符合国家战略目标的高科技投资先行驱动,通过投资乘数效应带动民营经济持续跟随,出现国企投资带动民企投资进而带动就业、收入直至促进消费扩张的良性经济循环,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的改革任务,符合当前国内国际严峻复杂形势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改革能产生哪些效果?
从效果上看,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改革可以带来四大效应。
一是薪酬控制下的就业效应扩张。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有助于解决国有经济吸纳就业不足的问题。因为工资性收入是增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限薪”前提下,扩大就业规模是提高增加值的重要手段。这样一来,国有经济就有动力降低就业门槛,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高就业规模。
二是战略调控下的投资效应增强。面对保障国家安全的紧迫需要,国有经济需要担负起突破科技“卡脖子”难题和更好服务民生的重要战略任务。对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战略突破难的重点领域,国有经济要担负起主体责任,必须加大功能性和战略性投资。这也意味着,国有经济必须成为保障国计民生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主体。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将能够显著激发国有经济增强战略投资布局的意愿和动力。
三是要素价格的合理化效应优化。相对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土地要素,能以更低的利率更快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但随着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改革任务的提出,以上情形有望得到改变。因为,要素成本是增加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以极低价格获得土地要素会拉低增加值总量。更为重要的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提出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的同时,提出“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这意味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是在两个不同尺度上进行考核,从而有利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效应提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既可以盯住资产收益率,也可以盯住增加值。相对而言,资产收益率目标虽然可以加强国有经济利润动机,但对维护和发挥战略性资产的长期功能益处不大。确立增加值考核目标后,国有资产的长期性战略功能不仅可以得到维护,而且对合理的利润动机毫无伤害。另外,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财税体制改革中提出,“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 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这意味着国有经济增加值考核与财税体制改革相得益彰,不仅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树牢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而且有利于提升政府财力。
总而言之,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是对国有经济考核方式的优化调整,既是提高国有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的需要,又能够强化国有经济战略意识和功能塑造,更好发挥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长期支撑作用。
来源:上观新闻,2024-08-16
作者:胡晓鹏,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