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要围绕金融危机对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如何解决,中国是否应该以外汇储备来援助美国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
1989年日本的金融危机同此次危机有很多相似之处,周宇副研究员认为,危机起因都是房地产,银行接受政府注资的博弈也很相似。美国九大银行选择同一天接受政府注资,因为谁先接受注资就等于宣告谁的问题最大,所以各银行博弈的结果就是决定同一天接受注资,这个博弈过程与日本当时三大银行的做法惊人的相似。傅钧文研究员指出,日本金融危机经历了十年,美国金融危机也不会这么简单,可能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几次危机的受害者不同,周宇还指出,此次危机是政府,金融机构和个人三方受害,欧洲的金融危机是政府损失外汇储备,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政府和金融机构都受到危害。
徐明棋研究员认为,所有的金融危机都有共同之处:信用过度扩张,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信用锁链突然发生断裂,导致某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引起危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之所以形成了全球冲击波,是因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发生了危机,全球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震荡,而IMF无法做出“用美元救美元”的反应。
二、“美国模式”是否已经过时
近期,媒体上出现了类似“美国模式已经过时”的观点,与会人员认为,要谈“美国模式”,就应该对其有个明确的定义,而简单的将其定义为“市场自由化”显然并不准确,因为美国经济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进行了政府干预。所以根本没有搞清楚定义就下判断显然是没有根据的。
伍贻康研究员针对“不久后将出现美国欧盟中国三足鼎立”的观点,指出,此次危机给欧洲的机会可能比给中国的机会更现实,欧元地位,欧洲模式,欧洲经济可能得分。欧美竞争可能进一步激化。但是中国的实力无论如何还不具备鼎立的条件。
三、金融危机如何解决
国际上对中国的期待很高,尤其美国,更是希望中国用其外汇储备大量购入熊市上的美国股票,以止住跌势。与会人员对此观点各异。
正方观点认为,中国可以进入美国股票市场。周宇提出,既然大部分外汇储备投资已经进入美国国债,是否应该调整结构,部分投资于美国股票。进入股票市场就应该在低位进入,重要的是相关操作人员把握好何时抄底进入。于蕾指出,如果要进入股票,也应该进入 型企业等基础产业。
反方观点认为,中国不可轻易拿外汇储备进入美国股票市场。伍贻康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已经大幅缩水,若还要投资股票市场去救援,风险太大。况且现在说美国股市已见底还为时尚早,此次危机在短短一个月就对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新兴国家也有严重问题存在。问题真正的显露和最后对本国以及对全球的影响可能还要滞后一些。高洪民指出,次级贷款美国当时作的很乱,次贷的市场风险比一般产品滚动厉害,可能到 2009年底才能完全暴露出来。
徐明棋认为,购买美国不良资产并不能拯救美国市场,那些金融机构还需要注资以防范资不抵债。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货币信用扩张客观上要求全球协调和管制。孙立行也认为,此次危机已经波及到各地,而各国都顾及自己利益,无法达成救市基金的方法,只能停留在各国步调一致的层面。何曜从国际政治角度提出,资本的集聚膨胀和资本的无序流动,预示着金融危机早晚要爆发,最终解决问题要靠国家之间的博弈,而不是简单从金融角度解决。
四、对中国的启示和反思
1. 中国金融市场阻滞了金融危机,并不是我国金融开放不足的“好处”。金融开放是个必然的过程,次级贷款和证券化本身是好的金融创新,关键是要监管。傅钧文提出,日本危机后金融制度的进步对中国就是个启示。外部环境的危机不可避免,但是内部要争取金融制度的进步。日本对信息披露的健全,法律健全,银行机构的治理,甚至下调银行高管和员工工资。国家注资后要银行有代价,当前我国的上市银行内部情况相当混乱,令人堪忧。孙立行指出,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金融创新的不足,产品过于单一,缺乏对冲风险的衍生工具,要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步伐,不能只靠救市政策。
2.中国的问题不是简单受美国这次危机影响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本身的问题。于蕾指出,“扩大内需”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都没有得到解决,短期政策都是一些短视行为,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中对民营企业的挤出,这个结构性问题在金融危机下被放大了,导致长三角一些企业的倒闭。伍贻康表示赞同,美国模式问题很多方面就是中国当前发展中的问题。中国10来年的发展都是依赖美国信用膨胀,但是信用危机发生后,怎么办?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这是中国的很根本的问题。但在干部强调政绩和增长率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是很难转变的。
3.政策应做到“大调不如微调,短调不如长调,急调不如缓调”。舒汉锋认为,国家采取措施,不能摇摆不定的变换,因为政策效应有时滞性,去年的政策较紧,逐渐挤出一些泡沫后,反而对于目前预防危机有利。赵蓓文对近期房地产救市政策就不太赞成,房地产泡沫并没有真正挤出多少,政府就出来政策救市,反映了问题的本质就是政府担心由于房地产导致银行危机。
4.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深远。短期来看,崔大沪指出,第三季度以来,我国传统大宗产品出口回落,民营企业出口下滑幅度最大,今年中国出口不太乐观,明年还很难说。长期来看,柴非指出,进口变化是企业对未来信心的体现,进口企业需求下降,未来出口会减少。美国政府救市资金达到1万亿,最终会通过高赤字,高税率,高通胀,美元贬值等方式消化,这些措施都会对中国未来的出口带来很大影响。
张幼文所长在结语中提到,中国维护实体经济健康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国际社会不能在金融上对我们寄予太大的希望。对国际货币体系前景的判断和对策,不能设想人民币取代美元,连欧元取代美元也没有把握,但是国际货币体系变动,任何体系变动都会对人民币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