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经所傅钧文研究员作题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及中国的战略选择”的学术报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5-19浏览次数:951

516,世经所 “开放三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继续举行,此次学术报告主讲人为我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傅钧文研究员,他的报告题目为“加工贸易的发展及中国的战略选择”,会议由所长助理李安方副研究员主持,世经所的科研人员参加会议并展开讨论。

傅钧文介绍了世界加工贸易的演变,并创新地提出了“国内产业链部分完整的内资型加工贸易”的韩国模式和“国内产业链残缺的外资型加工贸易”的中国模式。他指出,加工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推动贸易增长、提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出口产业升级以及技术进步等作用,但是我国的加工贸易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如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起主导作用,以及对加工贸易的优惠扭曲了企业的贸易行为等问题。最后,他提出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即基于高级要素的加工贸易发展战略。

他的报告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大家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加工贸易的是否可以从沿海转到中西部。张幼文从政策的角度提出,如果没有“两高一低”,加工贸易激励政策放在中西部是否可行。李刚则从转移理论提出,沿海商务成本不断上升,产业转移是存在的,中西部的政府服务也在不断提高,至少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转移是可行的。金芳认为转移较难。因为很多企业由于集聚效应以及员工素质等原因而本身不愿转移,这并不是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非要转移,这些企业可能转去周边国家,而不是中西部地区。傅钧文也认为,对于外商来说,转移的选择并不在中国沿海还是中西部,而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他还指出,比起已有的企业来说,新的流量可能更容易在政策的带动下转移。李安方认为,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上,产业的升级与产业转移对政策的要求是不同的,应该区别对待,而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也要加以区分和利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