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远复论坛
远复论坛第十七期: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新人道主义与新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作者:赵莉生  时间:2021-11-30  浏览次数:241

2021年11月28日上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主办的“远复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淮海中路总部115会议室成功举行。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复旦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鲁绍臣老师作为主讲人,讲座主题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新人道主义与新唯物主义的辩证法”。鲁绍臣老师现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研究室负责人,曾以访问学者身份游学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社会文明类型、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资本论》与国家治理研究等。此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谢晓川老师担任点评,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锦峰老师主持。

李锦峰老师以政治学和哲学的渊源开场,近现代的诸多政治学理论都要诉诸哲学基础。鲁绍臣老师的讲座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近现代西方哲学形而上学意义上“人”与“物”关系的理论梳理,第二部分论述了马克思多本著作中关于“人”与“物”关系的辩证法。最后由谢晓川老师作总结和点评并提出问题,与鲁绍臣老师和在座的其他老师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鲁绍臣老师从近代西方哲学的奠基者马基雅维利开始、到霍布斯和洛克、再到康德和黑格尔,通过对诸多著名思想人物理论的梳理,鲁老师认为,近代西方哲学关于“人”与“物”的概念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解读,并不指向肉身的现实的人和具象的物:“人”被抽象为普遍意义上的指向生命、权利和自由的理性个体,“物”则被抽象为指向财产的“物品”和资本,某种意义上是人的欲望投射。鲁绍臣老师认为,现代哲学的讨论不能离开对“人”的关注,人类学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成为现代哲学的起点。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的法哲学,他们理论中的“人”都是法哲学意义上的人,即人权和法权意义上的人,理性和法权的概念高于个人的生存境况,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理性至上、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外在化,导致现代社会的“理性憎恶”。马克思理论的一个贡献在于通过对近代西方哲学的批判而重建了人和物的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废除”了人的意义,处于绝对权力地位的“资本”将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人”从人-物关系和权力原则两个向度施加于无产阶级,现代原则的展开和抽象原则的统治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指向对生产关系和资本的批判,通过对资本权力关系的摧毁、“驯服”资本以服务于人的发展的目标,重新统一人与物的关系;通过生产消费意义上的“物”将人的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赋予人,使完整的人在生产关系中、在历史时间的展开中得到呈现,社会发展的最高目的是人自由全面发展;在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的意义不能离开人的主体性,人和人的自由发展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目的,也是实现人与共同体的统一的现实逻辑所在。

(赵莉生 供稿)

  文章搜索
输入关键词: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