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5月,为迎接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院庆,让青年研究人员了解本院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传承本院前辈的学术精神,吴晓江应院党委宣传部邀请,承担“院史知识竞赛”出题80项工作。
12月22日,应湖南理工学院团委邀请,为该院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研究生课外社科类作品竞赛的课题团队作《如何提升“挑战杯”参赛竞争力》指导演讲,对18个团队课题设计作点评。
2017年
5月至6月9日,吴晓江应邀担任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暨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学联主办的第十五届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工作。
6月2日,吴晓江应邀担任海南省共青团省委、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主办的海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社科类作品评委,出席在海南大学举行的竞赛答辩评审会和颁奖大会。
9月30日,吴晓江出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组“十九大后选题”会议,提出了国家层面和上海市层面的选题12项。
12月19日,吴晓江应邀在上海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作题为“学术研究与智库建设”的报告。报告着重结合哲学学科特点,以学术涵养、时代情怀、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讲了七方面问题:1.时代的巨大变迁,学者的重大使命;2.国内外学界和政府对智库性质和功能的定位;3.从西方学术传统之源,看哲学与咨政关系;4.回溯柏拉图关于哲学理念主导国家治理的思想,考量当代哲学参与智库的基本地位和职能;5.国外哲学研究机构承担智库公共政策研究状况;6.从哲学的本质要求,看哲学参与智库建设的社会功效性;7.哲学工作者担当智库工作的知识论、方法论。
2016年
7月29日,吴晓江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在贵州大学主办的第16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会议,主持分会场会议,作题为《绿色能源技术的价值比较优势和适应性选择》演讲。
9月18日,经上海社会科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聘请吴晓江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组特聘专家。
11月5日至6日,吴晓江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七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在大会报告时段,作题为《融入价值论的技术方法论》的演讲。
11月21日,吴晓江出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组选题会议,提出了5个选题,其中包括为十九大报告起草建言的专报选题两项:《十九大应重新表述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九大应更准确阐明“市场在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内涵》。而后,这两个专报由吴晓江撰写完成,报送中共中央有关部门。
2015年
5月至6月13日,吴晓江应邀担任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暨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学联主办的第十四届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工作。
5月29日,吴晓江应邀担任海南省共青团省委、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主办的海南省第七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社科类作品评委,出席在海南大学举行的竞赛答辩评审会和颁奖大会。
10月30日,吴晓江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在河南登封市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作题为《开发绿色气候能源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多向进路》演讲。
2014年
4月至5月,吴晓江应邀担任由上海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学联主办第一届“挑战杯——彩虹人生”上海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工作。
2013年
4月19日,吴晓江应邀参加上海科技馆举行新建自然博物馆图文内容编制项目技术需求的专家咨询会。
5月10日,吴晓江应上海市科协邀请参加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暨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市学联主办的第十三届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工作。
6月25日,吴晓江作为新沪商联合会会刊《沪商》特约撰稿人,应邀出席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沪商》杂志创刊周年座谈会。
11月2日至3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第十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吴晓江当选为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12年
10月13日,吴晓江应邀出席由上海市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协会(筹)主办、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支持、在科学会堂举行的“低碳科技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官员、相关领域院士、上海市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吴晓江就“我国及上海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协会如何促进科技与产业的对接,推动上海低碳科技研发与能力建设基地的创建”,“上海低碳科技发展战略的构思与建议”等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11月17日,吴晓江应邀出席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的上海市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协会成立大会暨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与会的有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建设部有关领导,上海市社团局、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等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上海市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著名专家学者。吴晓江被聘为低碳科技与产业发展协会低碳技术与标准委员会专家顾问。论坛上,吴晓江就发展低碳科技产业的战略思路发表演讲。会议期间,吴晓江接受了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的采访,并在当晚该台新闻节目播出。
2011年
4月23日,吴晓江应上海科技馆邀请,参加新建上海自然博物馆视觉媒体类展品方案征集专家评审工作。
5月19日至5月26日,吴晓江应上海市科协邀请参加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暨由团市委、市科协、市教委、市学联主办的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工作。6月9日参加复评工作。
11月14日,吴晓江在上海科学会堂列席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主题为“科技体制改革中的文化建设”,在与十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互动交流中,就科研管理体制、科技人才培养体制、学科团队建设体制改革中的文化价值观以及科普工作创新的深度文化问题发表了看法。
11月,逢系统论奠基人贝塔朗菲诞辰110周年(1901-2011),吴晓江译贝塔朗菲学术名著《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的部分内容选编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典元选读丛书”《科学技术哲学经典研读》第三章“自然哲学”第三节“贝塔朗菲:机体论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2月9日-11日,第六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举行。吴晓江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六届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吴晓江围绕会议主题,就30年来我国科技方法论研究的回顾和科技方法论研究未来发展的展望,作了书面发言。
2010年
3月24日,吴晓江发起并具体筹备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第8期新思维头脑风暴学术沙龙”,主题为《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经济可行性研究》,在社科院举行。本人在会上就国际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形势、国内推广光伏发电的紧迫性、上海推广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对策等问题作中心发言。
8月19日,由上海市科委有关部门推荐,吴晓江应邀参加在上海科技馆举行的新建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展示内容方案专家论证会,就总体策展思路和具体布展方案提出15条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并提交了约7千字书面建言。
9月11至12日,吴晓江作为中国技术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参加主题为“技术、城市和人类未来”的第13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在分组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论上海世博昭示城市“人造环境自然化”的工程技术新理念》的报告,在大会交流发言中,就“何以提升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的实践品格和理论素质”、“上海世博会为提升技术哲学的实践品格和理论素质提供了新的机遇”,发表了演讲。
11月6至7日,吴晓江作为全国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参加主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第七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主持了分组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以“两型社会”价值观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论文演讲(论文全文1.2万字)。
10月5日至7日,吴晓江作为上海社科院“世博后软
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世博会主题论坛“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在分论坛“区域协同与城乡和谐”上,与论坛演讲者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话。
10月30日,吴晓江参加世博会高峰论坛和闭幕式。
2009年
3月11日,吴晓江应邀参加上海市科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08年上海十大科技进展”专家评选会。会议还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对市科协提出的要组织专家学者多为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的要求,讨论了市科协主要报刊如何办好建言献策专栏问题,吴晓江从社会科学“智库”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界“智囊”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了若干建议。
7月2日,吴晓江出席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国际价值观与哲学研究会在沪联合举办的“统一性中的多样性:全球化时代的和谐”国际研讨会。外国学者和台湾学者十多人参加。
10月13日,吴晓江发起、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主办、复旦大学和华东师大学者参加的“实用主义与中国——纪念杜威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举行,吴晓江作题为《杜威哲学的时代生命力》的论文演讲。
10月31日-11月1日,吴晓江应邀出席全国纪念达尔文诞辰200周年暨《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进化论的过去与现在”学术研讨会,提交题为《达尔文进化论对现代科技进步观和社会进步观的影响及其反思》论文并作演讲。
11月7日-8日,吴晓江参加由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东华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理解科学学术研讨会”,作题为《解读浮士德精神与理解西方科技文化——科学史与文学史融合视域中的“理解科学”》论文演讲。
11月13日-15日,吴晓江赴武汉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科技文化与两型社会建设”。本人提交题为《以“两型社会”生态审美文化引领城市景观建设》等两篇论文,并作大会演讲。
研究生教学:
2008年
7月30日至8月5日,第22届世界哲学大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吴晓江随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代表团赴首尔大学参加大会。大会前的7月27日至29日,吴晓江随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代表团参加了由国际价值观与哲学研究会等国际学会在首尔崇实大学举办的“从文化中涌现的哲学”国际研讨会。
10月24-26日,吴晓江在由上海社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苏州太湖度假区主办的首届全国“理解科学”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评析后现代主义科学观对科学的曲解》的演讲。
2007年
4月1日至3日,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荣膺美国国家“杰出教授”称号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唐•伊德(Don Ihde)应邀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了题为《解释大战:谁为科学说话》的学术报告,并与该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人员进行了专题学术交流。吴晓江全程陪同伊德的学术交流活动,并陪同伊德夫妇参观了浦东新区、艺术家创意区、上海博物馆、犹太人在沪遗址等。
5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为促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加强科学道德的教育与宣传,邀请部分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科技界人士,在上海生命科学院召开“科学道德的现状和教育”为主题的会议。吴晓江应邀作为社科界人士出席,就科研道德建设与维护科学尊严、科研道德建设与科研评价体制改进的关系问题作了发言。
5月29日至6月6日,应上海市科协邀请参加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选拔赛暨由团市委、市科协、市教委、市学联主办的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研究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委员会委员工作。
6月17日,应邀出席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和谐:新理念与新实践”深度理论研讨会,作会议讨论发言。
6月23日至24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主题为“科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吴晓江提交的论文《论科技文化传播的内涵、机制和评价》列入大会主题报告,并入选会议论文集。
8月7日,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主任,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教授,巴黎高师历史、哲学和科学跨学科研究小组组长,法兰西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科学史学院通讯院士,德国Leopoldina自然科学研究院院士克劳德·德布鲁(Claude Debru)访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题为《伦理与知识》的演讲。吴晓江出席,并与德布鲁作学术交流。
11月14日,应上海市科协邀请列席200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圆桌会议”,会议主题为“自主创新与造就杰出科技人才”。
2006年
7月8日至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25位学者出席(其中有9位外地学者和5位本市高校学者)。吴晓江作了题为《科技价值论的前沿探索与前景展望》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2006年第4期学术信息专栏《中国科学技术哲学之路: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反思“21世纪科学与技术哲学研讨会”综述》报道了吴晓江学术报告要点
9月16日至17日,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长沙理工大学在长沙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60多位学者、研究生出席,其中外省、直辖市学者25位,湖南省出席35位以上。吴晓江作了题为《科学认知的求善价值——科学的人文意义透视之一》的学术报告,并主持了研讨会闭幕式。
10月14日至15日,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吴晓江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年会分会场会议,并作了《技术哲学前沿探索的人文新视野》的学术报告。任中国技术哲学学会《技术与哲学研究》论文集刊的中方编委(《技术与哲学研究》第二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10月21日,出席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上海市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作交流发言,介绍社会科学类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科技哲学教学的定位、特色和经验。
12月8日至10日,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在武汉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吴晓江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科技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第四专题会议,并作了《解释学拓展的两个方法论新视点》的学术报告。
12月14日,出席在上海广播电视大厦举行的上海市第六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电视颁奖典礼,吴晓江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12月30日,出席主题为《技术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作《和谐文化与创新型国家》的学术报告。
2005年
8月20日至23日,吴晓江出席中国科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的2005年学术年会。约15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六千多位科技工作者出席。中国科协副主席邓楠主持大会。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年会第31分会场是第七届全国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研讨会。会议安排第一位演讲人是清华大学代表,第二位演讲人是上海社科院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公共课导师吴晓江。吴晓江向会议提交了题为《社会科学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长篇论文(1.5万字),作了40分钟的演讲,受到与会者的关注。目前,全国社会科学类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的单位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上海社科院、吉林大学。2003年至2005年,上海社科院约有350名硕士生上自然辩证法公共课。
上海社科院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教学的理念是,顺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的时代潮流,塑造兼备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素质的人才,实行“因材施教”的方略,根据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知识结构特点,贴近他们的求知兴趣,有选择、有重点地教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交叉的辩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科学发展观、科学价值观、科学认识论、科研方法论、技术价值论、技术创新和技术评估的社会建构、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的社会建制和社会运行、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互动机制等内容。方法上,联系当前世界和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哲学学术思想的新进展,运用典型个案分析方法,以及放映吴晓江主创的大型系列科教片《现代科技与21世纪》,生动形象地传授学术理论和科技知识。
10月15日,吴晓江出席上海市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会——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上海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科技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珍视个性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的文化价值》。会上,吴晓江作为上海社科院代表在大会发表学术演讲。
11月19日至20日,吴晓江赴武汉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武汉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发表《中国特色的科技文化研究发展方向的构想》的演讲。会议上,吴晓江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2006年第2期学术信息专栏《科学技术文化研究综述——第二届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侧记》报道吴晓江演讲内容概要。
12月上旬,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举行,主题为:“当代中国:转型 发展 和谐”。吴晓江论文《文明选择与城市特色》入选年会论文集。吴晓江入选为年会“哲学历史人文学科专场:城市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第3报告人(共16位报告人)。12月7日,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的哲学历史人文学科专场上作学术报告。上海《文汇报》11月22日第8版刊登报告人名单和报告的论文题目。
2004年
4月,在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贡献奖(奖励1949年建国以来公开发表的具有原创性、基础性和广泛影响的学术观点并对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成果)申报评奖中,上海社科院评选限额上报的两名成果作者为前院长张仲礼和吴晓江。吴晓江获提名的成果是1977年9月在国内率先发表论证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文。
6月28日至7月1日,吴晓江出席由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国际价值观与哲学研究会、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大学社科学院主办的大型“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有22位外国学者、海外华人学者和台湾学者,40位国内学者出席研讨会。吴晓江提交英文摘要论文《文化认同与文化传统》,在会议上作英语演讲,受到俄罗斯等国学者的好评和关注。
7月24日至8月8日,吴晓江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在沈阳和秦皇岛举办的“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国际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会上,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著名学者作了系列演讲。吴晓江提交长篇论文《技术认同与文化认同》(1.4万字),作大会论文演讲。吴晓江在年会上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8月9日至12日,吴晓江出席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首届“中国哲学大会”。吴晓江论文《人文解释学与自然科学思想方法的沟通和拓展》(1万字)被大会入选,大会组委会颁发论文入选证书,并列为大会“科技与人文”专题论坛报告人论文。
9月16日,应吴晓江邀请,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教授、德国全国哲学学会前主席汉斯.波塞尔教授和德籍华人学者、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李文潮博士访问上海社科院,与该院及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科技哲学教授举行主题为“技术伦理学和技术价值论”的座谈会。
11月13日至14日,吴晓江赴苏州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人工自然与科学发展观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人工自然、人造物的差异及其发展的可能和限度》(6.5万字),并作学术报告。
11月25日,吴晓江应邀出席上海市美学学会主办的“美学与科学发展观学术研讨会”,作为会议第一报告人发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演讲。
本年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年终业绩考核被评为优秀。
2003年
9月5日至6日,吴晓江出席上海社科院成立4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哲学所在浙江新昌举办的“中西哲学比较研讨会”,作《中国实用主义观念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比较》学术报告。
10月12日至16日,吴晓江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25周年大会,在分会场“中国技术哲学2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趋势》演讲,在分会场“第四届全国科学方法论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从经典自然辩证法到现代科学哲学》演讲,并当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四届科学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年
10月13日至14日,吴晓江出席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在太原山西大学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提交了学术论文《美国技术创新精神的哲学解读》(1万字),并作大会演讲。
2001年
12月21日至22日,吴晓江出席复旦大学和上海市科协主办的全国性“纪念诺贝尔科学奖颁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一位诺贝尔科学奖荣膺者对技术创新价值目标的关怀》,并作论文演讲。
2000年
9月8日至11月11日,应美国国际价值观与哲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天主教大学哲学系教授乔治.F.麦克林邀请,参加国际价值观与哲学研究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文化的认同、多元论和全球化国际学术研究班”,提交长篇英文论文《文化整合:面向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浪潮》(24页),并作英语演讲。在此期间,做美国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并访问乔治顿大学哲学系和马里兰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