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贺腾应邀来所做学术报告

作者:方鹏发布时间:2024-11-05浏览次数:10

2024年11月5日,复旦大学青年副研究员贺腾受邀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以“奥古斯丁论情感的治疗”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开阔视野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伦理学研究室主任赵琦研究员主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陈涯倩副编审与谈,吸引了众多学者与所内在读硕士生参加。

贺腾副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奥古斯丁之前的古代哲学语境下关于情感的理解,重点对比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派与斯多亚学派的不同观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派认为,情感源自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包括喜、怒、哀、乐等,属于无法完全避免的自然反应,即使是智者也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理性加以调控。相比之下,斯多亚学派则将情感视为理性判断的产物,认为智者通过理性的训练可以根除情感,从而达到不动情的状态。

接下来,贺老师深入讲解了奥古斯丁的情感学说。他指出,奥古斯丁认为斯多亚派和漫步派关于情感的分歧主要是言辞之争,实质上并无根本差异。奥古斯丁主张,情感的产生需要意志的参与,而情感的好坏取决于意志的指向:究竟是导向世俗之爱,还是神圣之爱。正是这种爱的类型决定了意志的正当与否。

基于上述背景,奥古斯丁批判了斯多亚学派不动情的观点,强调人的一生注定充满“情感”,无法避免经历欲望、快乐、悲伤和恐惧。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体系中,这些情感不再被视为心灵的疾病,而是在神圣之爱的引导下能够被转化为积极的体验。

在讲座的最后,贺老师总结道,奥古斯丁提出哲学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帮助人们从焦虑、欲望和畏惧中解脱出来。他认为,作为情感性存在的人,可以通过正确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使情感成为促进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积极力量。

讲座结束后,陈涯倩副编审根据自己丰富的编辑从业经历,进行了有关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经验分享,认为好的文章具有结构上的美感,是读者友好型的,也对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引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互动环节中,面对学者们的提问,贺腾副研究员认真回应,从意志、爱等相关概念,到奥古斯丁情感理论的现实应用关系,展现了对研究领域的热情和扎实的学术功底。

此次讲座作为一次学术交流的平台,将进一步丰富中世纪哲学的学术讨论。赵琦研究员在闭幕致辞中表示,贺腾副研究员的分享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增进了大家对奥古斯丁哲学的了解和认识。随着讲座的圆满结束,参与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交流机会。

 

 

(通讯员 方 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