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付长珍教授应邀来所做学术讲座

作者:董昱辰发布时间:2024-09-10浏览次数:10

在数智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人机关系如何发展,也成为伦理学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议题。91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付长珍教授受邀来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进行一场主题为“数智时代的新伦理学范式建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赵琦研究员主持,阮凯副研究员评议,哲学所多位学者和学生参加。

讲座开始,付长珍教授介绍了信息时代数智科技发展的现状,重点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例如ChatGPT4、Sora等。她提出一个广泛讨论的问题:通过预训练的生成式大模型,人工智能可以与人类进行积极的互动,AI会不会成为脱缰的野马?人机关系是否会倒置?对此,付老师强调人类未来既需要重视人工智能,也需要为其构建合理的伦理原则,必须进行伦理学前思。

接着,付长珍教授开始阐述人类与AI之间双向奔赴的关系,她认为人类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同构性,人工智能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人类,二者形成了一种双向赋智,共生共荣的关系。人类文明的脆弱性和人对技术的依赖性,一体两面,相互交织。付老师认为促进科技向善,要坚持伦理先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对此她提出了科技伦理的治理框架需要在可行性与可接受性之间寻找平衡,达到善治。同时付老师提到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差异就在于人工智能缺少基于感受的同理心。我们需要让其发展成为合乎人性的AI,依据文明社会的善人主张学习和行动。

随后,付长珍教授重点指出我们需要建构一种新的伦理学范式,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儒家伦理范式的伦理学,新伦理学范式要求我们对以往伦理学的元概念进行新的诠释,使其面向实践,直面生活世界和人类未来。付老师认为新伦理学的理论范式应遵循两点:一是要重建数智时代人与科学的关系;二要基于新型的人机关系,构建多智能体协同的实践框架。

最后付长珍教授依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认为新伦理学应体现中国智慧与全人类共同价值,重释数智时代“三纲领”,即:彰显数智时代人的光明德性;科技向善,以人为本;止于至善。在此基础上,伦理学被活化,成为以实践智慧为基石,从关注理论到关注现实,面向数智时代,面向人类未来的新伦理学。

讲座结束后,阮凯副研究员做了评议,认为付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强调了伦理学的实践维度,恢复了伦理学的本质,并为年轻学者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并表示付老师的研究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也给技术哲学的研究增加了深度和价值。赵琦研究员表示付老师以亲切的口吻向在座各位清楚地阐述了一个宏大的主题,这对数智时代的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的研究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充满了人性色彩。

最后,在问答与讨论环节,阮凯副研究员就中国在同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如何实现自己的伦理诉求与付老师进行讨论;赵琦研究员就应用伦理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问题与付老师进行交流。其他各位学者和学生就人工智能的合法性、科技伦理治理框架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如何平衡、如何构建中国的伦理学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讲座最后,付老师鼓励在座各位学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基点,进行学科融合,发展新方向,做新研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