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易研究会召开二〇二一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作者:发布时间:2021-11-09浏览次数:802

2021116日,上海周易研究会二〇二一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的活动之一。会议由上海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谢金良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图书馆和上海社科院等单位的诸多专家参加了会议。上海市社联学会处卢红青老师也出席了会议。

在上午的学术研讨会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谷继明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院何益鑫副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金凤副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谷继明副教授首先做了题为《海昏竹书〈易占〉初探》的发言。指出《易占》的每一卦都对应“某方某数饺某方某数”,并且根据数字排布规律,可以订正释读者的补文。“某方某数饺某方某数”是一个将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十六度,每卦占八度,两卦对应一方,一周六十四度以对应六十四卦的方位系统。“饺”即“交”,其意义与两个六十四度数的盘转动对应有关。这个六十四方位系统可以涵摄到十六时的季节吉凶系统中,从而实现天(时间)与地 (空间)的统一。不管是六十四方位,还是十六时,在与卦相配时还要考虑到上下经三十与三十四的偏差。由此可推,《易占》 的具体占筮技术也当是蓍占与式法的结合。

何益鑫副教授做了题为《周易卦爻辞叙事研究》的发言。从《周易》自身的系统性特征出发,重构卦爻辞背后的历史叙事。他认为,《周易》的历史叙事,源于卦爻辞的内部结构,具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因此,它既可以与已知的历史记载相互印证,又可以纠正现有的错误认识,甚至可以发现一些已被遗忘的历史故事。更重要的是,《周易》历史叙事的系统性,为殷周之际历史世界的整体重建搭好了基本的框架。

王金凤副教授做了题为《“意义的有效”及其方法论考察一以胡瑗的〈周易口义〉为例》的发言。她认为,胡瑗的《周易口义》对人事具有强烈关注,而其典范意义具体表现为解释取向的预设性、体例形式的趋同性两个特点。《周易口义》因为具备意义的有 效而得到宋代理学家的普遍接受和认同。与现代逻辑学逻辑的有效”“实质的有效”“修辞的有效等有效性评判不同,意义的有效能够为中国经典诠释的有效性判断提供更为适合的标准,也对以经典诠释为向度的当代儒学哲学化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

三位青年新锐发言结束之后,与会嘉宾就主旨发言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上海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理工大学张荣明教授与何益鑫副教授就报告中关于“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的观点进行了交流。何益鑫副教授在报告中认为“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对应商周之战后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兴起这一历史事实。张荣明教授认为这一事实对于诸侯而言是好征兆,对于报告中认为的卦爻辞作者(文王周公)则不是,并指出从爻辞上理解更为合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宋锡同副教授赞同了谷继明副教授的观点,认为可以将《周易》六十四卦看作是一个时间轴,每一爻都是一个时间点,《周易》卦爻辞里存有古人结绳记事的传统,义理和象数也演示了商周之际变革的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施炎平教授认为将《周易》的卦爻辞放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这一研究方向很新颖。其他的教授也就三位青年学者的主旨发言进行了点评,三位学者也分别进行了回应。

学术研讨之后,上海周易研究会会长、上海社科院哲学所终身研究员周山会长对2021年度学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周山会长首先向全体会员们汇报了上海周易研究会在2021年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尤其是各位理事在各自所在的高校增设了专门的周易课程,这对于周易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进而,周山会长对学会2022年的工作做出了展望和期许。随后,与会理事和会员们对于如何开展2022年学会工作局面做了热烈讨论。

会议还通报了学会理事变动事宜,一致通过增补上海戏剧学院黄意明教授和同济大学谷继明副教授成为上海周易研究会理事。

在下午的理事会议上,上海周易研究会秘书长、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张志宏研究员就研究会2022年的具体工作计划提出了落实和推进问题。与会理事们就举办周易本义学术研讨会、周易青年学术研讨会、举办易学讲座、举办周易读书班以及筹办学术期刊的可能性都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姬鑫洋 栗翔宇/文,马帅婧/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