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蓬勃发展。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大城市的兴起,以及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不仅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活力,而且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清晰地指出了基于历史文化差异和地域特殊性所导致的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着的区域分化的现实,又明确地强调了从本土城市的特性出发,以乡村城镇化的战略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为深化城市文化与城市本土性及相关研究,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中国城市问题(上海)论坛联合承办的“文化差异与城市本性:首届北上广城市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5月13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同新楼201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是为纪念上海社联成立60周年,组织举办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年)学术年会系列高端论坛之一。会议集中聚焦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城市文化的历史差异、城市区域的本土特性等问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术研究》杂志社、广东惠州学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在热烈的发言和对话中,不同的学科视角积极碰撞,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会议开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胡赟代表主办方介绍了本次学术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和主旨,并对参会的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表示了欢迎。这不仅是为庆祝上海社联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高端学术论坛,也是首次来自北上广三地的专家学者基于各自的学术研究和对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直接观察,齐聚一堂对现代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进行讨论。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代表北京,上海市社联陈恒副主席、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何锡蓉研究员代表上海,《学术研究》杂志社何蔚荣研究员代表广州,为本次论坛的召开致了开幕词。
在主题发言阶段,何锡蓉研究员认为,本土总是讲本体论,本体论是二元思维的,而本土性没有二元的传统。本根性、本体性没有城乡二元对立,也没有城市、乡愁这方面存在。我们应该跳出本体性是反全球化的对立的思维。城市有城市的精神,城市精神在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会增加不同的内涵要素进去,我们在看待各个领域的城市发展时,也可以从发展史的角度研究城市精神。
任政博士认为,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原则下中国城市本土性的探讨也要防止其泛化、庸俗化,中国的城市发展及其问题既具有中国传统、现实制度、发展形态的独特性、本土性的一面,也具有城市现代化进程及其问题一般性的一面。如何处处以本土化为标签,将本土化完全合理化,将会遮蔽一些的问题,任由其存在与发展,必须充分考量中国城市发展及其问题的本土性、特殊性与普遍性、一般性的关系。
闫婧博士认为,当下以资本和民众为双重动力的都市共享实践,正在产生出一种共享空间的形式。共享空间促进了私人财富的使用价值的开放,并促进了社会内部的自治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新的不平等趋势。为了解决共享空间的矛盾性,国家的介入非常必要。全球化给民族国家带来的挑战,但并没有导致其主权的式微,而是转变了其掌控权力的方式。因而,当下的共享空间的建构应在国家的总体规划和社会之内在诉求的结合中,探索一种差异性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