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正在进入城市社会。城市社会的推进使城市与文明的关系日益复杂。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城市与文明的历史关联、发展趋势以及文明多样性问题,是当代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热点。为推动城市与文明多样性研究的深化,营建城市社会研究的高水平交流平台,2016年7月2-3日,《学习与探索》杂志社、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团队联合举办的“城市社会论坛系列之城市与文明多样性学术研讨会”在分部907会议室召开。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通大学、湖州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浙江社会科学院及我院历史所、哲学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等出席了此次会议。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陈忠教授主持。
《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张磊主编在致辞中认为,《学习与探索》杂志历来重视围绕重大理论前沿和现实问题为导向策划选题,开办主题专栏;本次城市社会论坛既是城市社会研究的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和各位学者深化合作、沟通的平台;希望期刊能够为城市研究相关学科发展、城市与文明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有所贡献。
在论坛上,学者们从城市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城市伦理学、人文地理学、城市文化、城市哲学等不同的学科视域,围绕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这个主题进行研讨。集中探讨了城市社会的发展趋势,文明多样性的构成、发展线索、主要特征,城市与文明的历史关联、现代转换,我国城市社会与文明多样性等问题。
从历史学视域来看,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熊月之研究员认为城市是多样文明交汇的节点。文明与城市的地位、城市的历史都具有密切的关系。他从上海城市史出发,从租界、移民等问题切入,阐释了近代上海多样文明演变与多元文化交汇的历程与特点。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来看,南开大学的王南湜教授、山东大学的刘陆鹏教授、复旦大学的邹诗鹏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卜祥记教授、《学习与探索》杂志社的高云涌副主编等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城市社会的准确理解与界定、马克思的城市分析方法以及空间概念、城市哲学的追问方式与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研讨。
从伦理学视域来看,北京建筑大学高春花教授集中评介了紧凑城市理论。紧凑城市理论根植于西方社会的城市蔓延病,是在扬弃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规划思潮。她认为,无论是推进代际公平,实现有利于穷人的城市规划,还是建设让人们表达乡愁、充满活力的城市街景,紧凑城市理论对当今的城市建设都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从地理学视域来看,华东师范大学叶超教授从宏观的日常生活角度探讨城市空间和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了大学布告栏文化及其空间生产,并对如何全面理解列斐伏尔的城市与空间理论发表了意见。
从文化的视域来看,上海理工大学张顺生教授、《探索与争鸣》杂志社的叶祝弟副主编等分别探讨了城市文化的多元性与主导性关系、文化的地域差异、复制文化与创新文化、文化的多样选择等问题。
从城市哲学视域来看,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陈忠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董慧教授、辽宁社会科学院侯小丰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慧平副研究员、浙江社科院傅歆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任政助理研究员等分别反思了文明史与城市史的内在关系、文明多样性与文明弹性、城市治理模式与价值诉求、权力与资本的耦合及其对公共空间的侵蚀、西方都市理论的内在缺陷、文明多样性与特色小镇的建设、文明多样性与生存空间、生存方式的多样选择与塑造等问题。
“城市社会论坛”由我院哲学所及马克思主义创新团队创办,目前已举办了4次。未来,本着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推进学科创新融合发展的宗旨,哲学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团队将继续以城市社会系列论坛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等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整合不同向度的研究,不断营建、提升自身的研究特色、研究品质、研究品牌、研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