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哲学所党总支组织全所人员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中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哲学所副所长、党总支书记何锡蓉研究员主持学习讨论,总支下属两个支部的六位党员同志先后作了发言,其他同仁也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何锡蓉研究员首先解读了中央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形势下召开这次座谈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并且对这次座谈会的基本内容作了简要综述。总书记的讲话全文共15800字,一共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三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四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陈忠研究员谈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他认为,这次总书记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新的发展契机,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次历史机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优秀文明的碰撞,可以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全新挑战。此外,我们还应当辩证地看待政治与学术的关系问题,既不能将政治学术化,也不能将学术政治化,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切忌将两者等同起来。
张志宏副研究员提到,这次总书记的讲话不仅高瞻远瞩,令人振奋,为我们哲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还特别详细地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明的重要性,谈到中西思想史的一系列伟大人物和伟大著作,这表明我们党作为一个学习型政党始终具有开放包容的政治品格。
余治平研究员指出,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开启了新局面,强调既要合理吸收中国传统和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也要特别注意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特色和现实关怀。
戴潘博士强调,从科学发展和创新驱动的角度来解读习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到,国际上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和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必须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
和精神支撑。他举了谷歌和百度的例子,认为技术本土化的成功能够为西方优秀文明的本土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陈常燊博士认为,我们现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具有一种很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意识,这种方法意识就是“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不管研究任何问题,任何学科领域都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方法、观点和立场。结合科研实际,解放思想,就必须摒弃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和虚无主义的态度,其次我们要有很强问题意识和论证意识。在实事求是方面,我们首先要严格遵守科研规律,其次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比著作等“身”更重要的,是著作等“心”,凭良心、用真心做学问,才是好学问。
上述汇报发言结束后,成素梅研究员、张帆博士等同仁,分别从自身工作科研实际谈了她们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