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培民教授应邀作新智库论坛演讲

作者:发布时间:2016-01-04浏览次数:108

20151229日上午,我院第128次新智库论坛在社科创新基地五楼第六会议室召开,论坛嘉宾是美国康州大学哲学博士、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哲学系倪培民教授,其演讲主题是“一带一路背后的哲学理念和新丝路世界秩序”。此次论坛由哲学所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主持,哲学所全体人员和文学所历史所部分科研人员共80余人参加。

倪培民认为,一带一路背后的哲学理念是中国的新领导人习近平经常使用的两个词。一是“命运共同体”。这个词所蕴含的洞见是:世界已经越来越变为一个共同体,我们彼此分担着共同的命运。在习近平当上国家主席的短短两年里,他在各种场合不下6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另外一个词是“合作共赢”。如果我们都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之内,那么我们除了合作,别无选择。

这种哲学认识深深扎根在近几任中国政府所倡导振兴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作为中国主要思想传统的儒家文化,相信“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孔子主张“仁”,并将它描述为“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教导弟子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和而不同”。孔子的主要继承者孟子补充了“王道”与“霸道”的区别:“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这些儒家思想如果得到充分的实现,能够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提供寻求多元化世界的依据。在这个多元化世界里,差异不仅仅是为了政治上的正确而被动地得到容忍,而是将作为对和谐整体的独特贡献而受到珍惜,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正是由其中每一个不同的音符所组成的那样。

倪培民教授指出,也许有人会说,习近平和他的班子的成员大概更可能是共产主义者而不是儒家。但今天人们常常忘记的一件事是,共产主义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天下”观。卡尔•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的本意,是将人们从剥削和压迫中解放出来。《共产党宣言》里著名的原理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正是这种初心,激发了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共产党,其中就有习近平的父亲,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一名前辈。他们在这个共产主义的理想当中看到了早期儒家所描绘的大同境界。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战略是宏伟的——它涉及26个国家、44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额的63%),和大致1/3的世界经济份额。也毋容置疑,灯神已放出魔瓶,势不可挡。亚投行计划已得到37个所涉区域国和20个非所涉区域国的支持,包括那些不顾华盛顿政府的劝阻而毅然加入亚投行的美国最亲密的同盟国,如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沙地阿拉伯、韩国、乃至英国。还有一个不可置疑的是,这个不可阻挡的浩瀚趋势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经济发展从来就会带来其他变化。伴随着这一新趋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全球的支配地位会弱化,而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这一新的世界秩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将仅仅是主角的替换还是和旧的秩序有本质的区别?倪培民教授说明,虽然在新秩序完全展开前答案是不确定的,但基于已经看到的,我认为可以预见它将和旧的秩序有极大的不同。正如俄罗斯学者Yuri Tavrovsky教授所说,这个新的秩序“是横向的而不是垂直的”。与旧模式里那种基于经济和军事实力,谁肌肉结实谁就说了算的秩序不同,新的世界秩序是多边的,它强调的是融合协作以达到参与国的共赢。

倪培民教授最后总结,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战略,它更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出现。中国传统思想面临的不是寻找一席合法的“他者”地位,而是要有“天命在我”的担当,努力确立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与国际地位。

倪培民教授从一带一路谈到新丝路世界秩序,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既追溯历史,又立足当下,为大家打开了一片独特的视野。演讲结束之后,与会师生和倪培民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