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记哲学所周山周昌忠学术思想报告会
在不久前隆重召开的庆祝我院成立45周年的大会上,哲学所周山、周昌忠光荣的成为社科院首批终身研究员,这不仅是他们两人的荣誉,也是哲学所集体的荣誉。为了体现尊重知识分子、重视学术研究的精神,达到共同鞭策、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家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9月26日,哲学所隆重召开了周山、周昌忠学术思想报告会。
会议由哲学所党总支副书记、所务会副主任何锡蓉研究员主持。出席会议的不仅有全体在职人员,而且还有特别邀请的哲学所部分离退休专家学者。如现已83岁高龄的中国哲学研究室前主任翟廷晋研究员,前哲学所副所长范明生研究员,外国哲学研究室前主任王克千研究员和科学哲学研究室前主任沈铭贤研究员等。
会议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开始。首先,周山、周昌忠两位终身研究员分别就获得这一荣誉,向院、所领导以及学术界的同仁同事们表示感谢,接着他们就自己的学术道路、治学方法和学术思想等向同仁们作了报告。
周山研究员的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作研究尤其是文史哲领域的研究,一定要注重读原著。并以自己读《周易》、《诗经》、《老子》、《庄子》等原著的切身感受说明了读原著对作学问的重要性;第二,作研究应小立课题,大作文章。即应当从小处入手,逐步扩大自己的专业领域。他介绍了自己如何从“白马论”入手,逐步发展到公孙龙,再到名家,再到中国逻辑史,进而发展到今天所从事的中国学术思潮史研究的过程;第三,作研究要确立自己的一块领域。只有拥有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被学术界承认,同时才能在此基础上寻求与其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周昌忠研究员的报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作学问要独辟蹊径。这样做虽然难度增加了,但这样作出的成果才更有意义。否则只是一味的重复别人的研究,不会有太大的价值;第二,作学问应当作出一种美好的境界、快乐的境界。如果能达到这一点说明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才能为之奋斗终生,并乐此不疲。报告结束时他动情地表示:今生选择哲学作为自己的事业,无怨无悔;如果有来生,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哲学!
两位终生研究员的学术思想报告使大家受益匪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纷纷发言讨论。夏金华副研究员提出,周山研究员之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还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他每天都坚持写作千字以上,这使得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成为了一种日常习惯;第二,他以不同的视角(第三只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使得自己的文章和见解有了独到之处;第三,对许多学科都有所涉猎,如历史学、逻辑学,还搞文学创作,写小说、编剧本等等,这使得他在行文时能够很好地运用材料和驾御文字。吴晓江副研究员认为,周昌忠研究员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并通晓英德俄日希腊拉丁等六门外语,从而及时获得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最新最前沿的研究动态,这也是他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的重要因素。
几位离退休老学者也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翟廷晋研究员特别指出,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就应当有一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尤其应当如此。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商品社会的条件下,对科研工作者的要求就更高了,考验更大了。我们只有抱定这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精神,才能真正沉下心来作学问。老前辈们对如今哲学所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出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将来提出了希望。还就如何搞好工作、作好学问讲了自己的体会和建议,并鼓励大家在作学问搞研究过程中要能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为哲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为社科院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最后,哲学所所务会主任俞宣孟研究员对这次学术思想报告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这次哲学所有两位同志被聘为终生研究员,这既是对两位研究员过去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全所乃至全院的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希望获得荣誉的研究员不要辜负院、所领导的信任,发挥出榜样的力量;也希望其他科研人员能够积极向榜样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科事业的发展争取更大的成就!
本次学术思想报告会不仅为研究人员创造了一次很好的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而且为今后大家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鉴的方法,从而为出现更多的优秀人才与研究成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哲学所信息员 张志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