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宣孟研究员出席第五届世界公众论坛“文明对话”

作者:发布时间:2007-10-25浏览次数:474

 

20071010-14日,七百余名来自六十余个国家的政治家、金融家、宗教首领、学者等各界人士聚会希腊罗得岛,举行了第五届世界公众论坛“文明的对话”。

世界公众论坛是为了落实联合国大会关于“要实行全球不同文明间对话”的决定,经伊朗前总统卡塔米倡议于2003年首次在希腊罗得岛举行年会,今年是第五届。会议的主要宗旨是促进各不同文明和宗教间的交流对话,为化解人类间的冲突和矛盾作贡献。此举立即获得了联合国有关机构以及俄罗斯、约旦、印度等国领导人和政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欧盟前秘书长以及宗教界领袖等著名人士的支持。五年来,除了每年举办年会外,还在伦敦、莫斯科、布拉格、哈瓦那等地举行地区性的和专题(例如青年问题)行的对话。目前,世界公众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常设的对话机构。其影响也日趋增大。

据称今年参加会议的人数是历届来最多的一次。包括旅居国外的华人在内,中国人出席会议的有十余位,国内的主要来自北京,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社会科学院,北师大,共由七、八个;上海只见我一个;此外还有两家国内报刊的记者。会议内容很多,除了两次全体会议,还设有六个分会场和六个圆桌会议。议题从一般的文明到教育、国际政治、全球经济体系和地区化问题,宗教和文明对话,跨文化对话的文明空间,观念与实在,文明与法律,跨文明关系中的中东问题,自然科学对地球生命的威胁,作为普遍性语言的音乐以及媒体与对话交流等。

我参加了其中第三个圆桌会议,题为全球对话中的中国文明。参加这组会议的除了中国大陆的学者,还有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瑞典以及旅居世界各国的华人学者。围绕中国文化和文明,发言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经济、历史、文学、音乐、宗教等,还有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比。这些发言的主调是试图向世界介绍中国文明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即如,旅美华人学者倪培民从孔子论语中勾勒出孔子与门人对话的方式,主张对话不仅是语言的,也是仪态和行为的;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学者沈清松通过中西哲学的比较归纳出中西文明的交流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到实际行动的不同层面进行;有俄罗斯学者介绍了他们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对中国今年文学走向的评介,作为中国文化研究基础性工作的工具书编撰;日本学者则试图介绍日本文化和价值观与中国的区别,但总的来说,日本人在会议上的影响不如中国大,而其他东亚其他国家几乎没有影响。倪培民作为会议主持,在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上介绍了我们这组圆桌会议交流的情况,他的发言受到许多人的关注,有人表示希望能得到他的书面讲稿,我认为这也反映出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

我向会议提交了题为“没有普遍价值的观念,何以化解冲突?”的论文,并作了二十分钟的发言。主要的意思是说,照西方传统思想方法,在讨论价值问题时人们总是首先要求澄清概念,但是,在价值问题上,人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关于价值概念的定义的,因此,我们不能靠一个普遍的价值概念出发统一全球人民的思想。那么,要化解冲突就不能以澄清概念为依据,而是要以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为依据。我主张,妥协是解决冲突的实际途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是必要的妥协的底线。我还从学术上提出,中国人的传统中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寻求普遍性概念的定义的习惯,其生活中解决冲突的智慧是值得发扬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