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青年技术哲学论坛,于6月 13 日在哲学所举办。该论坛是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下属活动,自2008年开始举行活动以来,迄今已是第8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十多位学者与会。本次会议主题是针对荷兰技术哲学家Peter-Paul Verbeek的新书《技术的道德化:理解与设计物的道德》展开交流和讨论。
在主题发言部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闫宏秀提出,该书提出了道德不应以 “道德地做的认知模板”的观点来进行解读,而是以在世方式的观点来解读,在世方式既有认知的面向,也有非认知的面向,且其以超越认知的方式被技术地调节着。在后现象学路径中,技术调节关注行动和知觉,而非认知;且技术调节不仅是关于道德观念的被调节特征,而且也大部分是关于基于我们所做出的道德决定的行动、知觉和解释的技术调节。上海大学杨庆峰认为,技术与非人实体融合成为新的混合实体,导致了超越人类的意向性形式。如此人工意向的技术和赛博格之类的技术如何与书中所提供出技术的调节道德现象关联起来,这是该书要解决的一个前沿性问题。哲学所计海庆指出,维贝克在书里要破除一种二元论。老的技术伦理认为,伦理道德研究、道德价值和技术研究、人工物的价值是截然二分的。伦理学的工作就是建篱笆,把那些好的复合道德价值的东西吸收尽量,破坏性的东西排除在篱笆外面,例如克隆人技术等。但维贝克认为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篱笆,伦理和技术不是二元对立关系,道德和人工物是一种相互纠缠相互调节和影响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的李侠教授、哲学所的成素梅研究员等参与了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