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倪培民教授在哲学所作学术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13-12-30浏览次数:249

20131220日上午,美国格兰谷州立大学教授倪培民先生受邀在哲学所作了题为“家道与‘齐家’功夫”的报告,何锡蓉副所长主持了报告会,中、外哲学研究室科研人员以及部分研究生聆听了报告。所长助理成素梅研究员,外国哲学哲学研究室主任余治平,前所务会主任俞宣孟研究员参与了交流讨论。

在报告中,倪培民教授分析了“家”的生物学、社会学和理想价值之三重不同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指出社会学意义的家和应当作为人类家园的社会,目的在于人的生存和生命的延续提供理想条件。虽然家的形式对生活的方式和质量都有很大制约,但如果家不“齐”,任何形式的家都可能成为牢笼。齐家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功,也是一门艰深艺术。宋明儒的“功夫”概念为理解儒家齐家思想提供了一把钥匙。家的理想状态,需由个人自身的高度修养以及“权(衡)”的功夫而来,而不能只靠权威、家规或对文化传统的尊重。齐家学说不仅照顾到弱势者对家庭的需要,也提供了由道中庸而致极高明的途径。正是从家庭开始而往外延伸的人际关系,使人的生命得以超出自我,并获得即凡而圣的意义而成就不朽。儒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扩展了亲缘关系,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容纳非传统的家庭形态,并指导我们在各种家庭形态允许的条件下获得美好生活。儒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观念,与著名西方家庭疗法大师萨蒂尔之观念、早期马克思的人本主义观念和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艾斯勒关于复归远古“伙伴关系”的观点,都有相通之处:人类应当在更高级的形态上,消除人的自身生产被物质经济生产所左右的异化,并以具理想价值意义的家为模式去改造社会,从而达致把天下家园化的目标。

在交流讨论环节,倪培民教授说,有关“家”的哲学有从本体论模式论证“家”这一概念,也有从文化保守主义立场看待“家”,认为儒家一切皆好。我是从“功夫”角度谈论“家”,家可以作宽泛的理解,其中很多具有价值的内容,可为西方哲学所汲取。安乐哲把儒家理解为角色伦理学,很有洞见。与之不同,我更愿意从功效角度来理解。古希腊哲学know what;中国传统哲学know how。二者的合理性要从对人生的指导来判断。我们知道,西方哲学缺乏对“关系”的理解,但从关系型角度看待人,除了产生积极的责任意识外,或许也容易产生特权意识。“自主”与“关系”交相互动才更好。

讨论中,提问者还从现代社会出现独身、同居、同性恋等新的家庭现象之后,有没有必要发挥家的功能,现代社会如何阐释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功夫”的词源学,功夫与专家知识的关系,东西方家庭成员的权利基础以及家庭能否以经济关系来考量等问题与倪培民教授进行了互动。俞宣孟研究员是倪培民先生的老朋友,他在高度评价了倪培民先生的报告后,指出社会情况变了,要明白孔子等圣贤所言的背后依据是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生命的自觉是最大的哲学问题,

副所长何锡蓉研究员在总结讲话中,感谢倪培民教授的精彩报告以及一直以来与我们所保持的深厚的学术友情。指出,中西哲学比较是我们所的传统特色学科,开展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与互通仍将是我们所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