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罗伯特·克里斯在哲学所作报告

作者:发布时间:2011-03-06浏览次数:300

222日,美国纽约州石溪大学哲学系主任罗伯特·克里斯访问了哲学所,并做了题为“公开辩论‘末日猜想’:专家意见(expertise)的作用”的演讲,哲学所科学哲学研究室全体人员和学生参加了演讲会。以下为内容摘要。

   

重离子加速器的使用是否会摧毁世界?这是一个由技术引发的关于世界末日的猜测。我将以此为例,来谈谈如何认识专家意见(expertise)。该例子所蕴含的一个尖锐的问题是:即便是那种实至名归的专家,也存在着无法用专家意见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的情形。

在著作《核恐惧》中,科学史家Spencer Weart的研究表明,以广岛原子弹爆炸为分水岭,可以把“末日猜想”大致分为早期的和现代的。在早期猜想中,导致世界末日的原因往往涉及宗教和自然的因素;现代的版本则更多出于人为,如核武器或全球变暖。但是深入研究后可以发现,早期和现代的猜想,在情节和意象上,还是存在着不少相似。

在情节上,早期的版本往往是某个巫师或炼丹家,致力于探索自然的秘密,结果是激发出了某种无法控制的力量,摧毁了世界;在现代版本中,巫师或炼丹家的角色则被替换成了自以为是的科学家,大胆妄为的研究和实验导致了世界末日。Weart进一步认为,出现这种类似表明,恐惧本身其实并不起因于关于被恐惧的对象知识,而是历史、文化和心理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巫师版本的恐惧,是出于当时的人们对那类喜欢滋事捣乱社会阶层的担心;现代的技术末日论,则与人们对现代文明、技术的应用和科学家的权威感到不安的情绪有关。这意味着什么呢?它表明,当我们开始讨论末日猜想时,必须注意那些在公众中早已存在的气氛和情绪,这些占据了人们感官和思想的非知识性的因素,是一种干扰,也是前述导致专家意见在公众接受上失效的原因所在。关于重离子加速器的讨论就是一例。

第一次关于重离子加速器导致世界末日的讨论发生在1974年的美国。当时一台新的加速器即将投入使用,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举行了一次会议,预估实验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有一位科学家提升,存在着某种可能,原子核对撞后将产生超密度和超稳定的物质,它将吞噬周围的事物,进而危及整个世界。这是一个近似幻想的假设,与会者对此付之一笑,没人把它当回事。

五年后的1977年,高能重离子加速器(Bevalac)在加州投入使用。这一假设,被科学家Alfred Goldhaber旧事重提,他认为,尽管假设可能性极小,但出于向公众显示科学家们的负责态度,还是应该对此加以审查。于是一个委员会成立,进行了相关论证,结果排除了假设发生的可能性。Goldhaber要求做会议纪要,但试验负责人Bernard Harvey拒绝,理由是以免落下口实。但好景不长,两年后在另一次加速器实验时,有人披露了这一假设,引发了公众的不安。Harvey不得不重新制作了会议纪要,以取得公众对科学实验安全性的信任。

这一事件表明,科学家们关于“末日猜想”的讨论,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私下的和公开的。科学家们的私下讨论可以有效地得出专家意见,但暗箱操作可能引发公众的不信任感。在公开场合讨论,往往得不出结果,且讨论本身容易被其它因素影响,如前面Weart的研究所描述的那样,但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公众理解科学。在后续的相关实验中,公众的“末日猜想”仍不断产生。不久前欧洲核子研究所(CERN)的超大强子对撞机(LHC)实验时,持末日论的反对者们曾试图付诸法律手段来进行阻挠。

科学家们处理“末日猜想”时的两难处境,再一次把专家(expertise)的问题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提了出来。以往关于专家的研究表明,专家可以从“实至”和“名归”两个方面理解。所谓“实至(substantive)”,指某人真正掌握了某种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熟练加以应用;“名归(attributional)”,则指那种标识出专家身份的标签和角色。但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Eyal教授在其最新的研究中所指出的,事实上,专家还可以是一种网络化的体系,它是一套具体的和政治性的约定。Eyal是通过区分专家和专家意见来得出上述结论的。通过对自闭症诊断的案例研究,Eyal发现,专家并不只是单个的人,也不只是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它指的更多的指得应是:使得专家和专家意见产生效用并被理解的某种机制,它像是一张网,涵盖了某一领域不同的专家和专家意见,在网络覆盖范围内,专家的知识可以准确的传播。

重离子加速器引发的“末日猜想”,展现的正是这种网络化的本质。上述例子呈现的问题所在,并不是这些物理学家没有真才实学,也不是他们专家身份受到了质疑,而是使得专家知识和专家意见得以生效的网络出现了问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对物理学的理解,并没有被这张专家之网覆盖到。科学家们私下的讨论属于网络内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但公开讨论则超越了网络的边界。公众不相信科学家们的论证,其实质是专家意见在网络之外的传递发生了困难,是一种“理解的边缘失效”现象。易卜生的剧本《人民公敌》描述的也是这一现象。

Stockmann是一座小镇的医生。一次,他发现了镇上温泉浴室的水中具有致病的细菌,他立即公布了他的发现。但没人相信他,因为洗浴是小镇的经济命脉。相信这一专家意见,意味着经济收入将蒙受损失。剧中专家意见的失效,正是医学知识专家网络,在经济活动这一网络覆盖领域之外失效的例子。所以任何专家不受信任地方,同样也是专家网络鞭长莫及之处。

会后,在座的同仁与克里斯教授展开了讨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