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介绍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8月,原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1978年改现名。首任所长雷经天,现任所长院党委副书记姚建龙研究员。法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法学基本理论,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规律,研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法治问题。在法学理论、公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和民法学等领域,法学所都曾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发挥过重要影响。其中,“十大当代法学家”之一的潘念之先生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的开拓者,有“北张(友渔)南潘(念之)”之称。
新时代,法学研究所正根据全面依法治国方略部署要求,以“排头兵、先行者”的精神,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国家高端智库”和“创新工程”为平台,坚持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双轮驱动,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各个领域的研究,为国家和上海的法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学位点介绍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半岛官方体育app下载安装苹果 始于1979年。2011年4月,法学所取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拥有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共涵盖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保护法学等。其中,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均为1981年11月全国首批获准设立。刑法学为1984年1月全国第二批获准设立。法学所与山东大学共同设有法理学博士点,和华东政法大学共有刑法学博士点。
招生目录
(最终以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信息为准)
专业介绍
(一)法学理论
法学理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乃至全国法学院系设立最早的硕士学位点,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曾有几代法学名家如潘念之、齐乃宽、尤俊意、倪正茂、沈国明、林喆等执教于此。研究方向包括法理学、法哲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立法学、当代中国法治、法治发展等。
(二)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专业硕士点之一,潘念之、浦增元、杨海坤、叶必丰等法学大家曾工作于此。该专业研究方向涉及宪法司法审查研究、政府行政行为规制问题、公务员制度、港澳台法、党内法规等研究。学科点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硕士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获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刑法学
刑法学于1984年1月获批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华东政法大学共有刑法学博士点,现有刑法学博士生导师四人。“经济刑法”是法学所的传统优势学科,是上海市委宣传部重点学科方向,拥有辑刊《经济刑法》,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广泛影响。刑事法律方向依托院“刑事法创新学科”、法学所的基础优势、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民商法学
民商法学专业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律理论指导,为我国法治建设实践服务。该专业主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需要,从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的需要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具备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和法律实务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五)诉讼法学
诉讼法学依托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刑事法学科的学科优势、研究优势、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通过对诉讼法学各学科知识系统、全面的学习,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追求正义,诉讼法学理论功底扎实、通晓刑事法学理论和实践,能独立从事法学研究,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六)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经济法学素养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经济法学专业人才。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律制度,熟悉经济法原理、市场经济主体组织法、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金融监管、经济治理等经济法主要构成内容,了解经济法学科建设和国内外经济立法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经济法学理论研究、教学以及经济法律实务的能力。
(七)环境与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保护法学
环境与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保护法学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法学二级学科,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该专业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需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环境与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保护法学专门人才为目标。
(八)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专业的研究方向涉及国际投资法理论与实践、WTO法律规制与实践、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环境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法、海洋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学科点科研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学术气氛浓厚,师生比高。
培养特色与优势
在四十六年来的半岛官方体育app下载安装苹果 中,法学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严格按照国家法学研究生学位要求进行学位点建设、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及“课堂+课题+智库”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依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专门管理机构,法学所的半岛官方体育app下载安装苹果 工作拥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和培养规范。培养经费充足,图书设施完善,奖助体系完备,社团组织健全,升学就业情况优良。
法学所拥有一支优秀的科研教学队伍,目前拥有42位专任研究生教师,其中拥有海内外博士学位41人,博士后14人;正高研究员11人,副研究员12人;2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8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师生比高,研究生培养一带一。本学位点目前拥有42位专任研究生教师,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另有8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近五年来,法学所平均每年招收新生20余人,具有接近1:1的师生比。每位导师一年一般指导1名学生,师生之间联系紧密,更有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提供了优越条件。
课堂+课题+智库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本学位点依托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的平台,重视围绕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点热点问题,组织科研与教学活动。在从事理论研究的同时,支持鼓励研究生投身智库建设,为学生提供参与上海市人大、市政府和司法实务部门实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中不断增长才干。
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率高。本学位点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着力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综合素质良好受工作单位欢迎,就业率高。工作岗位多为党政机关、司法实务部门、法学院校、律师事务所及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企事业法务部门等。
科研情况
智库建设表现突出
2020年以来法学所共通过国家高端智库专报、新智库专报等途径发表专报256篇,其中多篇获得正国级领导肯定批示,近20篇获得副国级领导及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7篇获得中央部委正职及上海市其他正职领导肯定批示,18篇获得上海市及中央部委副职领导肯定批示,2篇被中央“五办二室采用,1篇被中宣部《国家高端智库报告》采用。
学科建设有序发展
2020年以来,法学所共出版学术著作36部,其中上海法治蓝皮书6部,外文专著1部,译著4部;公开发表论文及文章共314篇,其中发表在甲类A级核心刊物上有2篇,发表在甲类核心刊物上有22篇,发表在其他乙类核心刊物上有83篇,发表在经认定的境外学术刊物上的论文11篇。
承担国家级、上海市研究课题
2020年以来,法学所共中标各级各类课题约25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9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3项,上海市软科学一般项目1项,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1项。此外还承接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部委办发布的课题18项,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司法局等上海市委办局发布的课题36项,国家高端智库交办课题25项。
获奖情况
l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
姚建龙所长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l 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孙祁的《对标CPTPP金融规则设计上海金融数据出境流动标准研究》获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l 上海市晨光学者
孙祁于2023年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人才项目。
荣誉奖项
姚建龙所长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入选上海市政府立法专家库首批专家、市委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姚建龙教授学术团队工作室”入选浙江省检察机关检校合作十大典型事例;涂龙科副所长获得中国刑法学研究会推荐,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彭峰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涂龙科、彭峰、彭辉、陈海锋、何源、张艳入选上海青年法律法学人才库;孙祁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
研究生毕业生表现优异
上海法院实习法官助理项目中,法学所选派了12名研究生参与实习法官助理项目,在实习期内承担特定审判辅助或司法行政工作,进行实务学习和实践锻炼,并顺利交付“三个一”成果:12名学生中,4人获得了综合考核优秀成绩,14人次获得了单项考核的优秀,法学所学生单项、综合获优秀比例在参与院校中名列前茅。
法学所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是具有务实的法治信念和较为广博、系统、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具备研究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并拥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技能。力求将毕业生培养成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需求,具有独立分析研究理论问题与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提出建设性对策,从而参与并推进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
导师介绍
姚建龙,现任上海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法学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治与法律》主编,受聘为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在相关领域咨询专家、听证员、监督员,以及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市政府立法专家、市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市教委法律顾问、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法律咨询专家等。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十余项,承担国家部委、地方省市委托课题三十余项,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个人著作十余部。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首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1984-2014)”专著类一等奖、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专著类三等奖等荣誉。研究领域: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刑法学、党内法规、浦东新区法规、青少年法等。
殷啸虎,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上海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曾任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同济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第十、十一、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等兼职教授。2003年被评为第二届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李建伟,上海社科院智库处处长兼法学所副所长、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法学博士后。兼任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安全法律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上海市金山区国资委主任、上海市金山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总经理、上海市杨浦区财政局副局长(挂职)、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在《法学》《政治与法律》《European Business Law Review》《经济日报(理论版)》《解放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等20余项,参与或主持国家和上海立法、修法项目10余项,出版《新时代国有企业综合改革研究》《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等专著合著译著9部。研究领域:习近平法治思想、经济法、国家安全法。
涂龙科,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所长、刑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公安部网络安全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曾挂职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刑法、网络法治、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学术成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专著4部;在《法学》《清华法学》《法学评论》《法律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中国法学会董必武青年法学优秀成果奖、全国刑法学优秀著作奖、全国刑法学优秀论文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中国法学会年度高产作者(CLSCl)、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等荣誉。
杜文俊,上海社科院人事处处长,法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特约检察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为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副秘书长。2011年至2013年挂职任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从事经济刑法、职务犯罪、财产犯罪、金融犯罪研究。主要学术成绩: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及编著5部。2016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应用类)、上海市法学会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杨鹏飞,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曾挂职担任上海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1999年至2001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副处长(2009年至2011年)。曾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术访问(2013年2月至8月)。担任上海社科院工会主席(2013年至2024年7月)。兼任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多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劳动法、劳动关系。主著(编)、合著有《劳动法比较》《WTO法律规则与中国农业》《信托违法犯罪的防范与处罚》《劳动关系集体协商制度研究》等著作。在《社会科学》《政治与法律》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徐澜波,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
孟祥沛,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民商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先后在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获得法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和东京大学学习,是法国马赛第三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校访问学者。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会等学会的理事。上海市民法典宣讲团成员。研究领域涉及民法学、法律史学及实证法学,著有《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行刑文化研究》《房地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等学术专著,在《比较法研究》《社会科学》《政治与法律》等国内核心期刊以及《广岛法学》等国外法学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陈庆安,上海社科院法学所诉讼法研究室负责人、研究员、刑法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政治与法律》副主编,法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以刑法基础理论、经济刑法、金融犯罪为主。出版个人专著2部、参编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调研课题、上海市哲社规划项目等各类课题30余项,在《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当代法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5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刑法学)》全文转载。撰写的法治专报曾获得过正国家级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
王海峰,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国际法研究室主任、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冲突法等。现任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法律顾问;中国贸促会联合国贸法会观察员;上海仲裁协会首届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仲裁法研究会副会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等多家机构仲裁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评论》《国际经贸治理评论》杂志编委等。在《法商研究》《法学》《国际贸易》《哈佛亚洲季刊》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近百篇,专著及合著数十部,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上海市哲社规划、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多项,完成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政协、上海市高级法院、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法学会等部门委托课题多项。
彭峰,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公法博士,法国拉罗舍尔大学法学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九三学社社员。研究方向环境法,著有《谁统治地球一社会规则如何形塑我们的星球和生活》(译著)和《环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典化的迷思一法国环境法之考察》等学术专著,在《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政治与法律》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捕捉与储存利用法律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保护立法研究”等国家课题。曾任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法项目组研究人员,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访问学者,多次访问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学术机构。
彭辉,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研究所进行访问交流,现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法律实证研究、司法改革、法社会学、知识管理等。迄今为止在法律出版社等出版专著4部,在《现代法学》《法学》《科学学研究》《社会科学》《法律实证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负责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余课题3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第五、六、七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第五届中国法律实施论坛优秀论文奖等。
张艳,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智库专家。德国波恩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法学、资本市场法。在《法商研究》《法学》《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累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司法部课题、中国法学会课题、上海市软科学课题等十余项课题。撰写的专报多次获得上海市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出版德文专著一部、独译著一部(《德国民法总论》(Brox/Walker))、合译著两部。2021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何卫东,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环境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法学研究会理事,2016、2017环境保护部环境执法大练兵评审专家,上海东方讲坛优秀讲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法学,含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学。长期从事环境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法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讲硕士研究生《中国环境法学》《国际环境法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法学会、上海市哲社规划等国家与地方研究课题多项,承担或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多次参与国家、地方环境立法活动,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内外政府资助,多次出访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著有《生态环境法治实施:评估体系与实证考察》《中国环境产业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律创新》(上海市马列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专著;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十余部,先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尹琳,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九三学社社员。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兼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未成年人研究会理事及上海社会科学院侨联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少年司法制度。主要学术成绩:著有《日本少年法研究》一书,发表刑法学及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论文数10篇。曾获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上海浦江人才项目等资助。
邓少岭,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律文化理论、当代中国法治。在法美学、当代中国社会演进与法治发展等领域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未定型社会的法治道术》等。兼任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陈历幸,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政治与法律》副主编,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民商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法、特别经济区域法。
主力军,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经济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民商法、资本市场法,欧盟经济法。
肖军,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曾留学访学于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等;已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项。撰写刊发专报十余篇,多篇得到省部级领导肯定批示。长期从事行政法学,尤其是城市规划法、比较行政法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孙大伟,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民商法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总则、侵权法、物权法及比较民法。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瑞士巴塞尔大学法学系交流访问;先后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挂职。著有《市场份额规则理论研究——以普通法侵权解释理论为基础》《侵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等学术专著。在《当代法学》《社会科学》《政治与法律》等刊物上发表各类论文二十余篇。
陈海锋,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曾在《法学》《法学家》《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北京社会科学》等社科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独著《刑事审查起诉程序正当性完善研究》,参编《刑事诉讼法学》《我国审判公开问题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刑事证据制度新探》等著作近10部。主持过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课题2项,参与过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若干项。曾先后荣获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学位论文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提名奖等。曾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挂职,在台湾地区政治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学;现担任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检察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听证员,2018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制度、证据制度和司法改革。
郭晶,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澳门大学法学博士。曾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意大利锡拉库萨国际刑事科学高级研究中心、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机构学习交流。曾在《政治与法律》《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澳门法学》等社科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项。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刑法、网络犯罪、反腐败追逃追赃、司法协助法、国际刑事审判、引渡法、移民法。
何源,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者,法学辑刊《利益法学》编委会成员。著有《德国联邦行政法院典型判例研究·行政决定篇》(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在《中外法学》《法商研究》《行政法学研究》《政治与法律》《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论文获《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等。2022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及比较行政法。
江锴,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出版学术专著《竞业限制法律制度问题研究》,在《法学》《政治与法律》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学、社会法学。
孙祁,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政治学在职博士后,先后获法学、国家安全学等硕士学位。兼任中国海峡两岸关系法治研究会理事、内蒙古大学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民晚报国际问题特约专家等社会学术职务。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国家安全、区域国别法等。迄今为止在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政治与法律》《现代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国家与法(俄)》《民法(俄)》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负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上海市哲社1项,其他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获“第十四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独立),上海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优秀奖论文奖等,先后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晨光学者、张仲礼学者等称号。所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定向培养及相关招录工作联系人:尹老师 33165332
其他详细报考信息请参见上海社会科学院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