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会
作者:陈超,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18年是上海社科院成立60周年,在这60年里社科院历经风雨沧桑,岁月年华,终成就如今的国家高端智库。而我有幸在社科院新的甲子轮回,成为社科院的一员,从一名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重新回到校园,做回一名学生,庆幸之余,也是跌宕难平。
2015年7月我大学毕业,在工作了1年10个月之后,放弃稳定的工作,屏蔽同学和朋友,每天奔波于省图和家之间,每天目光停留在刑民之上,虽然单调,但却很满足;虽然忐忑,但却充满期待。朋友说你真有勇气,殊不知我只是不想就这么庸庸碌碌的活着而已。
人生总要有一些目标,才有冲劲
可能是温水煮青蛙的理论刺激了我,我不想成为那只被煮死青蛙,我想年轻的时候能够多尝试,多折腾,给自己未来多一种可能性,所以我选择离开原来的城市,重新回到学校,进入全新的领域。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真的好勇敢,5月份裸辞,开始准备司法考试,从未接触任何法学知识的我,每天跟着上班族一样坐公交车去,坐公交回,一样的是来回,不一样的是收获,陪伴自己的唯有心里那丝毫的倔强和盲目的自信。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能是自己的坚守,那一年虽算不上成绩斐然,但至少这场赌博我没输——11月份通过末代司考,12月份通过了研究生初试。
还记得在查司考分数的那天早上,在卫生间里,颤抖的手里握着手机,一遍一遍刷着司法部的网页,那份紧张可能这辈子都无法忘怀,庆幸的是,自己没让自己失望,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命运安排我在末代司考时正式成为一名法律人。
在新甲子轮回中与上海社科院相遇,
我相信这些都是最好的安排。
犹记得,开学之初,对重新做回学生即紧张又激动,然而现实给我浇下了第一盆冷水就是原定的室友因为特殊情况没来,自己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人“豪华大标间”的幸运儿,当然现实往往也没那么残酷,可能是拐着弯的跟你开玩笑而已,在不同活动交往中,让我结交到一群关心支持我的老师、前辈,一群知心的朋友、同学,一群志同道合的战友、同侪,让我由衷的觉得做学生其实真的很棒,并在内心暗下决心,必须要充实度过每一天。
细数过去的一年,年纪最大的我,可能也是尝试最多的,可能是因为失去过才是会珍惜的吧。从未做过主持人的我,迈出了新的一步,鬼使神差做起了主持人;从未写过法学论文的我,发现当你融入了,作品也可以出版;从未出国交流的我,发现只要肯尝试,也能跟外国友人畅聊人生;从未申报过国家课题的我,发现当你认真付出,也能成功实现那至高荣誉……正向我的导师说的那样,
只要你脚踏实地,
阳光迟早会洒进你窗里,
可能迟来,但不会不来。
今年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充满着青春昂扬,挥斥方遒;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庆,喜气洋洋;是上海社科院 40周年,同时也是我们法学所建所60周年,很遗憾我没有陪伴走过那些奋斗的青春年华,但却很荣幸让我身处在新时代盛世年华之中,让我能够有选择,让我重新拥有机会去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悠悠历史,漫漫长河,每个人都只是恒河沙海中的一粒,在过往中迷失,然而对沙粒而言,悠悠过往却是其一生的意义。
突然想起初中时那个激励人心的“树和草”的比喻,心里种下一颗树的种子,尽管现在什么都不是,被踩进泥土里,我依然可以吸收泥土的养分,当我长大时,很远的地方人们能看到我,走近我,我能带来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未来未来,未来已来,我的那颗种子,已经破土而出,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