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微信公号:青春SIUBE(ID:qingchunsuibe)
他曾闯过南北两极,他曾穿越“死亡之海”,他曾在长江漂流,他曾攀登博卡拉雪山,甚至有一颗陨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不是探险家,这些经历不过是他新闻报道生涯中的冰山一角,却让人惊艳得无话可说。
他是强荧,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所长、书记,新闻从业三十余年,荣获过中国大大小小的新闻类奖项。12月1日,他来到上贸大,用一堂课告诉我们如何用激情创造新闻奇迹。
他的新闻写作:扎根现实,战略眼光
新闻从来都是易碎品,在这个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八股新闻无法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强荧以秦始皇兵马俑去法国展出时,法新社的报道为例,“有一支无声的中国军队正悄悄向法国进攻,它的大本营驻扎在法国国立博物馆。”原本平实的新闻被赋予了激情,一下子形象了起来。
好的新闻拥有两个特点:最短的时间和最简洁的语言。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报道“里根遇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短短四字,命中要害。写新闻,要拥有战略眼光。说到这里,强荧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树后有林。他说,“你描写的是一棵大树,其实想反映的是背后的整片森林。”十几年前他曾以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为主角写过报道,刊出后不久收到了热心读者的捐款120多万元,于是以这笔钱为基础,设立上海白血病儿童研究中心。这个女孩是一个缩影,强荧写这篇报道,更希望反映的是那时上海市白血病儿童面临的窘境,让他们进入大众的视线。然后,他成功了。
他的体验式报道:接得地气,勿忘本质
2013年全国市场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新闻要树立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理念。官僚只是声音,民众才是主体。”,这句话取自强荧写给中央的专报。他说,记者的身份是浮动的,算作一个社会活动家,写出来的东西要接地气。
强荧在新民晚报特稿部工作的时间里,一直提倡体验生活。所以他开着大众出租车,半夜等在夜总会门口,想尽办法和保安搞好关系,不然拉不到客人;他当了八小时的巡警,发现街头的违章残疾车辆,义愤填膺写下报道说要拔除毒瘤,却被六十多辆车堵在报社门口号称要打断他的腿,情况严重到惊动了市委书记;他卖过保险,每天被人推来推去;他还当过殡仪工,从接尸开始,每一步都亲自体验,深深感到人生旅途最后一站的重要性,因为他的报道,殡仪馆馆长还赐予他现场观看死刑犯执行刑罚的权利……
讲完这些经历,他的PPT上出现一行字,“新闻记者本质上是平民,但有段时间我们忘记了这点,忘记了自己的本质。”
“记者需要的就是敢于冒各种风险。包括社会风险、自然风险。 ”强荧的新闻体会是,要学会做元帅,让新闻良性循环,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些经历。
1986的长江漂流、1993的穿越沙漠、1994的寻找野人、1999的攀登雪山、2000的申奥远征、2003和2005又闯过南北两极……在讲座上,他为我们描述这些经历时,语气平淡,仿佛没有什么特殊。当他告诉我们,他在南极发现了一颗火星陨石,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时,同学们都不自觉地惊叹,他却笑了笑就继续说了下去。
1994年,他将探险中所用的物品进行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给上海市记者协会,设立了“强荧新闻风险奖”,这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在世记者命名的正式新闻奖项。世界那么大,他曾一一踏过。这个奖项,是他留给所有风险记者的余温。
1.生命只要好不要长-----即使你活了一百岁,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成功就是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
2.为什么不是第一-----做任何事情写任何文章,心中都要有一流的感觉。
3.每天看到红红的太阳升起-----这是台湾作家三毛小时候的语文老师告诉她的,这太阳,不只是升起的太阳,也是意念中的太阳。
强荧老师说,新闻工作者要以自己的声音和文字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一开始就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用激情创造新闻的奇迹。最后,他寄语八字,“只要有心,就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