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审美的象征关系: 从符号的“归窠”到“超越”*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3-29浏览次数:10

[摘 要] 审美活动离不开人的审美感知。然而,当审美与象征脱离而处在审美象征的 贫瘠状态时,那么,这也意味着象征秩序背后所承载的特定文化群体中精神气质的解体。 从现代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交汇视角,本文阐明符号本身作为象征而非符码的文化意 义,反思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中审美与象征秩序的离析,揭示机械复制时代符号编码的生产 与再生产遗失了符号原有的象征系统,同时也阻碍了由象征秩序而连接的审美感知。为 此,文本试图通过符号从“归窠”到“超越”的象征关系,激活符号革命的审美批判功 能,进一步达至理想诗性般的符号宜居之地,通向真正审美创造中人的符号化的实践 活动。 

[关 键 词] 审美活动 象征关系 马克思主义 现代符号学

作者简介 :马 援(1981—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文化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0370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