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大关,增速8.1%,继续稳坐中国经济总量第一城的位置。
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大背景下,上海这份成绩单无疑为全国经济发展提振了信心。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不吝版面、空间、创意,浓墨重彩,广为传播。
驻地在上海的大江东工作室深知,2021年,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持续不断的新冠疫情,作为超大城市、流量城市、口岸城市,上海的收获来之不易。
以疫情防控为例,2小时内到达现场,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区域管控、转运隔离等。上海始终坚持事不过夜、以快制快,方能将偶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控制在最小;背后,当然是大量干部群众的辛勤奔忙、无私付出。
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是阶段总结,更是未来展望,尤其在2021年三、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速明显下降的大环境下,作为全国最大中心城市的上海,发展是何种趋势,明年将如何作为?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
“务求实效”,稳中求进的底气所在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突破2500万亿元、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03.3万标准箱、实际使用外资达到225.5亿美元……今年的上海两会,图片、音视频报道极为丰富,不少新媒体产品中,这些数据以醒目方式呈现,直观描绘一年来城市发展的不凡成就。
但细读政府工作报告会发现,在详实总结成绩的同时,对城市发展的危机感也不曾回避,且着墨颇多。
“时刻警醒‘下一个发生疫情的会不会是上海,如果上海发生、怎么控制住,如何做到上海尽可能不发生’”。
“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尚不牢靠,居民消费仍受制约,制造业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部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领域复苏艰难,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水平亟需提高,持续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和动力要下更大功夫。”
面对发展成就,并不盲目乐观,一贯是上海决策层的作风。
产业布局关乎经济发展质量,早在2018年,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就提出,要把制造业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集中优势力量抓好重点产业突破,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历经三年布局推进,2021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制造业让人刮目,产值增长18.3%。
“三大产业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升”,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王振代表说,上海经济发展的态势可以用“稳中有进、平稳有序、改革不停、创新勇进”来概括,“面对全球疫情,在防疫复产上,形成了一整套积极的应对机制,有专项措施也有系列化措施,而且增加了调整的灵活性,为保增长稳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瞻性产业布局、灵活的机制措施,最终目的都指向一个“实”字——
疫情防控,抓牢并不断优化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六个关键点关节点;
重大任务,从制度创新、标准设定入手,让制度走在项目的前面,“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扎实推进;
经济发展,扩内需、稳外需同步发力,拓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
在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时,李强说,“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力戒形式主义,一切从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风险隐患出发,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对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影响疫情防控、城市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风险,要即知即办、立行立改,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
面向全球,城市发展的雄心所向
展望2022,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建议把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定为增长5.5%左右,共布局了10项重点工作。
“总体判断,这个目标是比较高的,毕竟目前的经济形势挑战仍然严峻,必须有积极的举措”,王振认为,要抓住机会补“五个新城”和乡村基础设施投资、科技创新投资方面的短板,且要激活消费,争取让消费成为今年的黑马,“应该有信心,经过努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把提振消费作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重要手段,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分明确,“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推进文旅消费试点,高质量办好‘五五购物节’、上海旅游节等重大促消费活动,做大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品牌经济,促进世界级商圈业态和功能持续提升”。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陶爱莲代表认为,应该以上海消费者海派文化特质,以及高要求为标准,塑造更加的消费环境,“上海消费者在观念和规则意识上和发达国家消费者非常接近,建议率先引入国际规则,确保在上海的消费和纽约、巴黎一样的无差别待遇,有利于进一步打响‘上海购物’的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消费流向上海。”
雄心勃勃,时刻把上海放在全球视野内考虑城市的发展,是两会现场代表发言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上海实施国家战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发展“五型经济”为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自觉。
“我们采取一对一专班的形式,为企业服务全球、配置全球、管理全球业务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宏代表以蔡司为例,在全方位服务下,蔡司中国区投资总部和中国区医疗投资总部双双落地外高桥保税区,“建议进一步赋能全球营运商计划,出台与跨境投资、跨境资金管理、离岸贸易功能相关的财税支持政策,强化上海的全球 配置功能。”
“上海要持续深化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建设国际数字之都,两者可以融合起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代表说,当前尤其要重视数字技术创新和文化创造的融合,动画时代的手工时代、胶片时代相继结束,在国际动画界,数字工程师是高价值人才,“上海应率先在全球引进数字工程师等,率先建立电影高科技实验室,重点培养一批懂得数字技术创新与文化艺术创造的人才。”
还看浦东,新征程上续写不凡
在浦东代表团全团审议时,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代表的一番表态令人振奋,“对照全市的目标,我们明确了今年经济稳增长‘个十百千’的目标”。
个,包括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1到2个百分点,一季度争取6.5%至7%;十,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百,包括深入推进全球营运商计划,亚太及以上总部企业超100家,争取出现销售额超200亿的单店;千,主要是规上工业总产值在万亿平台上再实现千亿增长……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聚力更好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被放在了2022年上海重点工作的首位。
一片农田上拔起的浦东,过去30多年,一直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最强动力源,城区建设已完善,不再有当年“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大开大合,浦东还能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能量吗?
“当然!浦东对上海、对长三角地区,仍能、也必须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回答这个问题时,王振态度明确,在他看来,如今的浦东,要更多放在制度性开放上,放在强化强化全球 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上,“更好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作用,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抓住开放、抓住人才,才能铸就上海的独特优势。”
“浦东开发开放的画卷,是在传统农村的基础上展开的。经过30多年发展,浦东建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要在这铺开的画卷上继续写深写实、增色添彩,使其更加绚丽、气象不凡。”李强说,“踏上新的征程,浦东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坚决扛起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责任,更好彰显经济发展的引领、改革开放的引领、综合水平的引领。”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巨云鹏2022-01-21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