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副院长开篇介绍道,长三角一体化议题早在本世纪初就有讨论,也取得了诸多进展。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成效显著,先后召开了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出台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正式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前述努力的总结和提升。
接着,他从三个方面谈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背景。一是长三角进入深度同城化新阶段。本世纪以来,高速公路、跨海跨江大桥、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各地区和城市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加上地区间差异不断缩小,为同城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立体交通、智能化、跨地区通勤普遍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治理一体化取得突破,推动了长三角同城化往纵向深度发展。
二是世界级城市群的国家战略部署。他认为,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的快速变化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迫使中国需要找到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去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他通过对比长三角与京津冀、粤港澳和其他五大世界级城市群在人口、面积、经济、科技、社会、生态环境、区位、协同等多项指标数据,强调长三角应是中国的世界级城市群代表。而2016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提出要将长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正是国家战略部署的体现。
三是完善国家改革开放空间布局。从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到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我国区域战略规划经历了重大调整,区域战略的流域化特征逐渐明显。然而,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重点区域引擎带动,靠自身内生驱动很受限制,而流域性区域战略正好忽略了重点区域板块的首要地位。因此,历经多番调整,最终形成两大流域性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三大板块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了国家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在谈到新使命时,王院长认为要从落实新发展理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寻找着力点。一是更高起点的改革使命。解决区域发展的行政分割问题,打通包含交通、市场、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断头路”问题。二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长三角未来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三是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解决区域协同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报告最后,王院长总结了新的一体化内涵。一是公共领域的一体化,包括协同创新、生态治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环境等领域;二是共建共享的一体化,要实现更多跨地区的公共合作项目;三是营运载体的一体化,提倡更多一体化的实体机构来承载一体化的运营使命;四是协调机制的一体化,通过有效的制度机制、政策法规来保障一体化发展。他强调,政府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企业、产业、要素等要由市场决定,而政府只需着眼于公共服务领域。
主旨报告完毕后,与会人员就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在公共领域更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如何既能带动周边发展又保证上海利益、长三角地区社保制度和税收差异、如何解决新时代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提问。会议最后,常务副所长党齐民作了总结发言。
王院长的报告前瞻性强、数据资料翔实、判断科学准确、讲述深入浅出,与会人员听后一致表示启发极大,收获颇丰,对国家宏观区域战略规划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背景新使命也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晓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