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上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视野暨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两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信息研究所建所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科研处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红旗文稿》杂志社、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信息研究所所长王振研究员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于信汇教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于信汇书记指出,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时刻向马克思致敬,彰显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决心。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充分印证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科学预见。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视野下,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与启示、战略定位与使命,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我们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解超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已经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与之相称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日前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到研究、教育和宣传工作中去。
会议研讨阶段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方松华研究员、信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党齐民主持。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认为,我们在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后,还必须进一步明确提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了我们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飞跃的成果,是对两次飞跃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升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升华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升华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红旗文稿》原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菱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核心思想,其精髓和灵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我们党在97年前创立之际的指导思想,更是近百年来创立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的最好方式,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讲好以人民为中心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及其相互连通性,提升思想的价值感召力,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柴尚金研究员谈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点看法。第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键在于把握其特征,强国地位既是今日中国内在发展的要求,也是世界的期待。第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把握新时代需准确定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美国将衰未衰,中国将强未强,俄国处于下坡路的国际大势下,中国需秉持共建、共商、共赢、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入参与国际社会的调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开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前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将开辟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宋萌荣教授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她认为,新时代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通过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自身现代化,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新时代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仍然是横向的继承创新和纵向的有所超越的结合;新时代的战略定位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主编崔桂田教授认为,在大视野、大逻辑下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必须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170年、世界社会主义的多极格局,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格局等四个维度出发,做到“三个明白”。一要搞明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要搞明白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三要搞明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在何处。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在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意义时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站在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就是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中国就是世界社会主义鲜明的符号。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胡键研究员就社会主义新发展与社会主义话语的变迁谈了三点看法。第一,社会主义的话语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但话语本身又为实践服务。从历史过程可以看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以及所体现的制度优势,再次为《共产党宣言》中所谈到的两个必然提供了科学证据。第二,中国是非西方式的崛起,开创的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西方舆论以及西方话语占优势的大背景下,中国崛起的方式被认为是“他者”的崛起。对此,我们更应有自信展现自己的理论和价值。第三,新时代中国话语的构筑要有理论支撑、学科支撑,新时代需要的是原创的理论和原创的学科。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轩传树研究员认为,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最好纪念就是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首先,“回看走过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种样态,而且是社会主义的3.0版。其次,“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最后,“远眺前行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以其所倡导并践行的价值主张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今天,如果我们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便是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纪念。
相关链接:
上海社科院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视野暨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两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海频道--人民网
http://sh.people.com.cn/n2/2018/0509/c134768-31558122.html?from=singlemessage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大视野——H5微场景制作-易企秀(www.eq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