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邀请,4月10日下午,高子平副研究员在行将完成各项访学工作之际,专门做了题为《海外科技人才与中国的学术相关性研究》的学术报告。
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最新态势及主被动关系易位的总体趋势,从经验研究、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在海外人才研究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困境,重点从方法论、逻辑架构、理论解释力等角度对Brain Drain(人才流失)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解构,对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官方媒体和学术界在Brain Drain范式意识形态化中的具体做法与后果进行了补充性介绍,并在2014年相关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替代性概念“学术相关性”,以期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构建跨国人才流动的中国话语,顺应中国全面崛起背景下的理论需求、政策需求和舆论需求。
随后,报告全面梳理了学术相关性的理论渊源(学术谱系、学术链),对学术横相关、纵相关(师承关系)、前相关和后相关的内在机理进行了阐述,初步构建了关于海外科技人才与中国的学术相关性的逻辑架构,并用于诠释当代中国的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的内在逻辑及走势。
由于上述理论探索源于2012-13年度的海外调研项目《海外理工科博士生和博士后科研状况调查》,上述理论雏形已经在调研过程中有所体现,因此,报告进一步介绍了海外科技人才与中国的学术相关性的信息采集、实证调查及数据分析情况,重点从自评、测评与他评三个方面对学术相关度进行了初步的测算,为后续的系统构建学术相关度的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海外引智的针对性和甄别能力提供了依据。
最后,高子平与参会的专家学者、新方有关部门的官员、《联合早报》等媒体记者进行了互动,就本领域的一些热点话题、尤其是上海的人才绿卡政策及顶尖级科学家能否回流等做了深入交流,并回答了有关媒体的提问。报告共计两个小时,Bukit Timah校区的东亚研究所、法学院、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大部分科研人员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