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被看作是大数据(BigData)分析应用的落地年,各个行业都开始尝试使用大数据技术。但与此同时近年来频繁上演的信息泄露事件,则为人们敲响安全警钟。专家提醒,大数据时代,首先需要为数据筑好“安全围栏”。
大数据迎来“落地年”
作为时下最火热的IT行业词汇之一,大数据近年来成为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一方面,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以物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联网设备数量飞速增长,使得人均网络接入带宽和流量也迅速提升。据相关机构预测,全球新产生数据年增40%,即信息总量每两年就可以翻番。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今年将是大数据分析应用的落地年,特别是在企业级领域。百度、腾讯、阿里等大互联网公司针对自身的平台用户提供数据分析业务。国内金融、环保、交通、医疗等行业的数据分析应用也逐渐开始。
大数据技术日益为各行各业所倚重。在国内资本市场,许多上市公司也纷纷看中大数据这一新兴市场,争相投资布局。近期,中科云网、东方国信、朗玛信息等上市企业纷纷宣布进军大数据领域。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新生表示,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大数据在国内已经从炒作期进入了积极探索和应用发展初期,初步形成了以数据采集、整合分析等技术为支撑的产业生态。
数据泄露敲响信息安全警钟
虽然大数据正为人们描绘着美妙的应用“钱”景,但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引领未来技术变革,对企业甚至国家来说都意味着无穷潜力和机遇。但另一方面,大数据也带来安全风险和有关侵犯隐私的烦恼。
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是数据的使用者和贡献者。人们一边享受着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和数据服务带来的快捷、高效,同时也笼罩在“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人人‘裸奔’”的风险之中。
众人科技董事长谈剑峰表示,近年来一系列动辄百万甚至千万级的个人信息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威胁、侵害,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并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乃至国家的安全稳定。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手机等;安全威胁无孔不入——人们每一个行动足迹,上网、聊天、消费、出行、就医……所有的数据安全问题都需要加以重视。
“大数据对传统数据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上海安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耀疆表示,以往我们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比如数据泄密防护,对象是局部的、受限的、确定的,而大数据时代,也许那些原本毫不起眼甚至毫无价值的数据,因其积聚而量变到质变,都成为必要的保护对象。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认为,巨大经济利益催生了个人信息安全的系统性风险。大数据时代针对个人信息的采集日趋便捷和全面,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围绕个人信息采集、加工、开发、销售的庞大的数据产业链在我国悄然形成。我国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灰色产业链规模已达近百亿,有众多黑客、广告商、中介及诈骗团伙在从中谋取暴利。
为大数据筑上“安全围栏”
针对当前严峻的信息泄密现状,增强数据安全保护已成为业界共识。谈剑峰认为,短期内,尽管我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操作系统、芯片、核心技术等来自国外的事实,但大数据安全保护可采取“围栏式密码保护”的策略,在现有的互联网系统外围形成一层防护“围栏”,运用基于“国密算法”的密码技术把威胁和风险框定在可防可控的范围内。
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表示,大数据时代要用大数据的方法来进行数据保护。目前国际上很多公司都在围绕大数据安全进行科技攻关,包括网络层面的安全解决方案,也包括应用层面的用户信息保护机制。
惠志斌建议,在未来一段时期 ,要着重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扶持,实现国内安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围绕服务接管、产品替代和自主创新三个阶段展开信息化关键技术发展路径的科学规划。
“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从法律体系、组织管理、产业方向、技术应用等多个层面构建协同联动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以减少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的系统性风险。”惠志斌称。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