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在《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

发布者:张涛发布时间:2014-07-17浏览次数:48

善德知人,适才均任:谈《刘子》的人才思想

史云:“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此语虽非专为人才而发,但人才的遭遇也可以由此想见。彼时人才辈出,而个个命数不同。嵇康被杀、阮籍孤愤,刘裕出身寄奴而终成帝业,陶侃少有大志但在洛阳却寡所遇合。魏晋南北朝人才的遭遇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同样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刘子》,其中并无专论人才的篇目,其人才思想是散在各篇当中的,不过,倘若对《刘子》书中的人才思想做一番分析,至少对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才来说很有助益。

《刘子》将人才的德行视为第一位

汉末以来的社会动荡,使这一时期人才思想呈现出功利主义色彩,尤其是在德才关系上,将主流引向了以才为贵的方向。从政治家曹操的《举贤勿拘品行令》到神仙家葛洪“仁可时废而明不可无”的主张,都表现出唯才是举、重才轻德的倾向。《刘子》的基本观点则此不同。书中尽管也强调“才能成功”、“智能决谋”,并有“才苟适治,不问世胄;智苟能谋,奚妨秕行”的提法,像是受到了时风的感染,但这些思想主要是从重才、举贤的角度着眼,《刘子》此书总体上仍是将人才的德行置于才能之上的。

《思顺》篇有言:“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也就是说,具备了忠、孝、仁、义等懿德善行,即便生而愚笨也能确立声名,而逆德悖理之人,其才行适成祸害。因此,其《慎独》篇着重指出:“善者,行之总,不可斯须离。”人才的德行是第一位的。这种观点,与三国时期著名人才学专著——刘劭《人物志》所倡导的“各自独行,则仁为胜;合而俱用,则明为将”的人才评鉴观念是不同的。

那么,如何才能识别人才呢?这是很难的。《刘子》指出,常人毁誉未必可信。俗人好奇,不奇不用,扬善、宣恶都推向极端,这对客观识别人才是有害的。《伤谗》篇以汉代直不疑、第五伦为例,说明此两人皆为贤士,但与人有仇,受人诟病,而不免于世谤。因此,要做到识人,不但道听途说是不行的,就算功成事遂然后知之,也不过像耳听巨雷、眼见日月一样,算不得聪明,只有“听之于未闻,察之于未形”可称识人。

人才的种类繁多,不可拘于一例,《适才》篇所谓“才各有施,不可弃也”就是这个意思。只要能“适理排难”,便是有用之才,关键是能够将这些人才“因事施用,仍便效才,各尽其分而立功焉”。因为能力有大小之分,才干有精粗之别,所以君子要“量才而授任”。《刘子》的《均任》篇认为,“君无虚授,臣无虚任”,国家才能正常运作。然而现实中才与任往往不能匹配,所谓“德小而任大,谓之滥也;德大而任小,谓之降也”,两者相比,“宁降无滥”,即宁肯屈才,而不能滥竽。相较于际遇,人的才能更为可贵。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刘子》确实是将人才本身看得很重。

《刘子》的人才思想内涵有待开掘

《刘子》一书自著成以后,颇有流传,因而书中蕴含的人才思想也随之得到广泛传播。隋唐间虞世南编纂的重要类书《北堂书钞》,便已引录过《适才》篇中“因事施用,仍便効才”的思想,以及该篇阐发“适才所施,随时成务”观点时所用“绣户洞房,蓑不如裘”这一贴切的比喻。

在唐代,《刘子》是极其风行的一部著作,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拥有着众多的读者,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诸如唐太宗撰写的《帝范》、武则天撰写的《臣轨》等书,还是在普通士子的阅读空间里,都能见到《刘子》的身影。甚至在佛教界的撰述之中,也不乏引据《刘子》的实例,著名僧人道宣所作《广弘明集·辨惑篇》就曾化用《刘子·妄瑕》的语句来驳斥渤海人刘昼,认为“孔子见人一善而忘其百非,鲍生见人一恶而终身不忘,弘隘之迹断可知矣,狂哲之心相去远矣”,教导人们要善于发现人才的优点,多看人才的长处,而不能以一眚掩大德。

在敦煌遗书中,目前已发现九种《刘子》抄本,至于辗转抄录的则更多。要知道,敦煌虽然饱受唐帝国的教化浸润,但其地处西北一隅,距离文化中心甚远,在这里发现《刘子》,足见此书流布之广。同时,由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关键节点,能在这里发现《刘子》,也在提醒着学界应对《刘子》一书的传播范围与影响程度作出较高的估量。

目前学界对《刘子》重要性的认识尚有待提升,数量有限的研究论著多集中于争议最大的作者问题上,关于这部中古子书的其他方面则着力较少,甚至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子》一书才开始有新整理本出现。以人才思想为例,管见所及,在研究中国古代人才学的众多学术专著、论文当中,仅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程有为先生的《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史》等少数几种注意到了《刘子》书中丰富的人才学信息,而大部分著作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由此看来,《刘子》的思想内涵仍有待开掘。2012年,长期致力于《刘子》研究特别是《刘子》文本整理的林其锬先生汇集多年心血,贡献出《刘子集校合编》一书,为学界深入探讨《刘子》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文献基础。林其锬在概括《刘子》的思想观点时,还特别提出其中蕴含着“‘知人’‘适才’‘均任’的人才管理思想”。在《刘子》此书日渐受到肯定的当下,对书中包括人才思想在内的思想 ,确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来源:《社会科学报》2014717日第5版《学术探讨》。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海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