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主办“信息社会与信息安全”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日本及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中电集团信息技术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为如何更好地解决当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出谋划策。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研究员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指出,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迅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下,全球信息经济与信息消费的发展高度依赖信息安全保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对我国新一轮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与会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研讨为信息安全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并衷心祝愿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研究员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信息安全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命题,正在形成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新特点和新趋势,需要加强研究,本届研讨会在信息安全研究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将为信息智库的发展添砖加瓦。
研讨会围绕重点聚焦于“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开发与保护”、“网络空间国家数据权的战略与政策”、“面向信息消费的网络可信空间构建”等议题,围绕以“美国棱镜门”等国内外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为契机,立足全球网络空间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基于国家大发展大安全的战略目标探索新时期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和治理之道等展开。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研究员从文化的视角阐述了网络社会的治理,并分别从法律和道德教育的角度提出建立网络空间文化伦理的思想,提出缓和网络空间的文化冲突,铸造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和原则。
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曾根原登教授对网络物理一体化社会中的大数据驱动创新过程进行了介绍,提出大数据使得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的融合成为现实,并结合日本在大数据驱动旅游和灾难防护政策创新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析。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海群教授分别从当前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信息安全法制的国外典型经验、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基本思路、我国信息安全依法治理的重点领域等方面介绍了我国信息安全法制建设与治理重点。
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大学信息学院John Gathegi教授针对大数据的云端化趋势探讨了信息隐私和安全问题,重点介绍了谷歌(Google)、脸谱(Facebook)等公司的大数据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法律和伦理,提出大数据金字塔的理论模型及其对策。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研究员重点对大数据时代的威胁展开论述,包括“网络9•11”的现实威胁、“网络珍珠港”的潜在威胁、“网络自由主义”的特殊威胁、“棱镜门”事件的全面威胁等,提出大数据时代的中国智慧,构建网络空间“利益共同体”的可行性与现实路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所郭洁敏研究员介绍了日本全国性学术信息网的构建,对中国与日本信息基础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未来发展方向。
中电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博士从标准制定的难点、原理和方法学、安全计划模版、主要安全要求等,详细介绍了所主持的《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并建议尽快以标准推动立法,以支撑政府部门云计算安全管理工作。
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越前功副教授结合大数据时代面部识别和隐私阻止的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案例,讨论了社交媒体中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数据访问控制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罗力博士结合本所调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介绍了我国社交网站用户个人信息开发与保护的现状。
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田中优子研究员探讨了社交网络的谣言传播及其治理,重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机理及其现实影响。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张衠助理研究员讨论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问题,提出民法保护和行政法保护相互补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沈逸博士从大数据时代的国家主权与网络安全角度,探讨了后斯诺登时代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建构。
信息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情报学专业的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兴全副研究员进行了会议总结,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惠志斌主持了研讨会,范并思教授、初景利教授、李农研究员和陈江岚副研究员进行了大会演讲点评。
新华社上海分社、人民网上海站、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媒体的记者也应邀参加并进行会议报道。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正值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之际,会议所形成的相关理论和对策成果将为党和国家在网络空间管理的重要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与云环境下国家信息安全管理范式及政策路径研究》(13&ZD185)提供宝贵的学术研究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