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调研项目”

发布者:晓因摘录发布时间:2012-11-26浏览次数:116

上海社会科学院调研显示

六成受访者担忧    个人信息遭泄露

人民日报》(2012112612版)

本报上海1125日电  (记者曹玲娟)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日前进行的一项关于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调研显示:97.4%的受访者表示曾收到垃圾短信或骚扰电话,六成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安全环境不太安全。

研究称,上海目前个人信息安全环境喜忧参半。超八成受访者对其个人信息安全能力持正面乐观评价。受访者具有较强的U盘安全使用意识和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力,并会对计算机重要业务文件和数据进行密码保护,会对计算机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备份。

但报告也同时显示,近六成受访者没有接受过信息安全知识普及教育。超八成受访者在遭遇个人信息安全侵害后选择不予理睬和自行解决。近九成受访者只会偶尔关注或从来不关注信息安全知识。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对象涉及上海17个区县的1061个市民,涵盖上海市各行各业。

上海个人信息安全环境喜忧参半

光明日报 》( 20121204   10 版)

本报讯(特约记者刑希索 记者余传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关于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的调研报告日前发布。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对象涉及上海17个区县的1061位市民,涵盖了各行各业。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其个人信息安全能力持正面乐观评价。受访者具有较强的U盘安全使用意识和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力,并且会对计算机重要业务文件和数据进行密码保护,会对计算机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备份。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官方或主流媒体的社会宣传、将信息安全融入义务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并认为有必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立法、执法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及能力是有效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三大法宝。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没有接受过信息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六成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安全环境不太安全。97.4%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收到垃圾短信或者骚扰电话。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和个人情况是最容易泄露的个人信息。身份证号码、银行卡信息和联系方式是受访者认为最应保护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是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最主要形式。商业机构、网络被认为是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最主要的两个途径。信息安全立法、执法未到位,各种组织机构管理不善和买卖个人信息是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最主要的三个原因。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在遭遇个人信息安全侵害后选择不予理睬和自行解决。五成受访者不了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近九成的受访者只会偶尔关注或从来不关注信息安全知识,只会偶尔关注或从来不关注网站和机构的用户个人信息管理政策或公告。七成左右的受访者不具备正确设置密码的能力。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总体损失程度不严重。

据悉,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将长期跟踪研究信息安全命题并发表相关研究成果。

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调研报告发布

97.4%受访者受短信电话骚扰 

20121123   0303-综合新闻·专版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讯 (殷皓洁)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近日进行的一项关于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上海目前个人信息安全环境喜忧参半,个人信息泄露是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最主要形式。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对象涉及上海17个区县的1061个市民,涵盖了本市各行各业,调研报告对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及信息安全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内容、途径、方式、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信息安全能力等。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对其个人信息安全能力持乐观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没有接受过信息安全知识普及教育,97.4%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收到垃圾短信或者骚扰电话。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和个人自然情况是最容易泄露的个人信息。商业机构、网络被认为是个人信息安全侵害的最主要的两个途径。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罗力博士建议,要有效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围绕着“人”这个安全主体,完善个人信息安全环境,应从两个方面重点加强工作:一是必须提高广大市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素养;二是要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个人信息安全环境,包括加紧立法、严格执法、强化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加大信息安全普及教育力度、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等,尤其是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我国保护国民个人信息安全的系统性法律立法进程。

上海市民个人信息 安全环境喜忧参半

文汇读书周报20121130

本报讯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关于上海市民个人信息安全状况调研报告日前发布。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对象涉及上海17个区县的1061个市民,涵盖了各行各业。报告显示,上海目前个人信息安全环境喜忧参半。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持正面乐观评价,认为官方或主流媒体的社会宣传、将信息安全融入义务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并认为有必要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立法、执法和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而六成受访者认为个人信息安全环境不太安全。97.4%的受访者曾收到垃圾短信或骚扰电话。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和个人自然情况最易泄露。信息安全立法、执法未到位,各种组织机构管理不善和买卖个人信息是个人信息安全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在遭遇个人信息安全侵害后选择不予理睬和自行解决。五成受访者不了解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

对此,长期从事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研究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罗力博士建议,要有效解决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围绕着“人”这个安全主体,完善个人信息安全环境。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将长期跟踪研究信息安全命题并发表研究成果。(殷皓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