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迎来海洋发展新机遇
——《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出炉
2011年11月18日07:08 东方网-文汇报
《2011年度长三角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编纂完成。“国务院相继出台区域性的国家发展规划,使长三角区域发展出现了协调发展统筹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中,长三角区域海洋发展的国家战略,让长三角沿海城市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说。
报告显示,《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文件相继出台,沿海城市带发展开始成为长三角新的经济增长极。
沿海城市带成为新增长极
长江三角洲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海洋
丰富。包括上海、南通、宁波、连云港、盐城等11个沿海城市总面积达到97625.64平方公里,这一城市带正逐渐成为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报告统计称,2010年长三角沿海11个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361.1亿元,比上年增加17.46%,占整个长三角比重53.88%。从长三角区域综合竞争力排名来看,沿海11个城市有9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列入前15位。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设立了国家级舟山群岛新区。”郁鸿胜表示,国务院批准舟山群岛新区,可以看作是我国“十二五”中国海洋战略的起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有深圳,上世纪90年代有浦东,新世纪初有滨海新区,相比较而言,舟山在地理位置、经济实力方面都显得并不突出,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显示了国家实施海洋战略的决心,意味着长三角区域的城市间发展,将打破原有的平衡点,产生新一轮发展态势。”
此外,这些沿海城市依托其自然优势,旅游行业发展呈现繁荣态势。2010年长三角区域11个沿海城市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1469.26万,占长三角比重67.15%;2010年全年创造旅游外汇收入达100.14亿美元,同比上涨28.65%,占长三角“24+1”城市66.19%,这表明长三角沿海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持续走好,并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苏北后发优势开始显现
对江苏而言,苏北后发优势更加明显。据新出炉报告,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苏北五市有3个城市竞争力排名的名次,出现不同程度上升。其中,淮安较去年相比上升两位。
从外商投资来看,历年重南轻北的发展态势依然存在,但趋势有所缓解。2010年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46.5亿美元、56.8亿美元和185.69亿美元,占江苏省比重由上年的13.52∶18.01∶68.46调整为16.20∶19.09∶64.70,这表明外商对江苏省的投资已经从苏南地区开始向苏中、苏北地区转移。
长三角民生持续改善
长三角的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具体表现为居民人居收入大幅上涨、医疗条件持续改善和社保机制逐渐完善。报告称,2010年长三角大力推进改善民生的政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2009年相比分别上涨11.35%和13.26%。长三角卫生机构36510个,医疗机构从业人员29.96万人,分别比上年上升8.73%和4.68%。
随着《长三角地区异地居住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合作协议》的签署,各省市社保经办机构间网络逐步实现互通、互联和互为认证。江、浙、沪、皖围绕养老、医疗、工伤、事业等险种业务已达成十余项合作。
本报记者徐维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