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以下通称社会党)是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现实力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否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社会党的性质,并在实践上正确处理与社会党的关系,是关系到国际工运分合和国际共运兴衰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社会党的性质等作些探讨。
一、 社会党是改良主义的工人政党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社会党曾经是一切为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政治力量所共同采用的名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大多数社会党领导人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违背了第二国际巴塞尔反战宣言,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参加帝国主义厮杀,从而背叛了国际工人阶级,社会党这个名称才为革命左派所抛弃。对现代的社会党怎么认识,有不同看法。列宁曾说它是“真正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浸透了立宪幻想和对议会斗争方法的迷信。(《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斯大林认为“社会党在客观上是法西斯主义的温和派”(《斯大林个集》 第6 卷,第246 页),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在工人阶级中的主要支柱”。(同上,第11卷,第174 页)战后冷战开始,苏联指责社会党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直接工具”。1994年情报局还通过决议说社会党国际已变成“替美帝谍报机关服务的间谍中心”。迄今,国内外还有不少人坚持认为社会党是资产阶级类型的政党。
铁托对斯大林的看法是有异议的。他在1951年对路透社记者谈话时说:“我认为英国工党是工人党,它在实践中是以社会主义科学为指南,尤其是在解决本国何题时”。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中则第一次把社会党作为一个整体归结为工人党。他说:“工人阶级的团结、工人阶级工会的团结、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社会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行动一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后,苏联学术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的官员和学者也承认社会党是工人政党,只是“站在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立场上的工人政党”(扎格拉金);是“持右倾机会主义立场的工人党”(西比廖夫)。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罗马大学教授拉迪切提出要清除二十年代(后来还有第三国际)把他们看作“社会主义叛徒”和工人运动内部的“资产阶级代理人”的旧印象,他认为把执政的社会党单纯看作“管理”资产阶级国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是“不公正的”、“也不符合事实”。罗马尼亚的学者提出必须“全面评价”社会党的功过,并说,实际生活证明,它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工人阶级的事情(伊昂• 列伊库等)。
事实上,从社会党的组织情况看,工人党员比重虽然在下降,但确实仍是西欧工人运动中最强大的有组织的力量。以战后在社会党国际中占主要地位的四个政党为例。英国工党工人党员占85 % ,除工会会员全部是工党集体党员外,个人党员中工人也占68 %。瑞典社会民主党工人党员占75 % , 1944年选举社会民主党的工人占选民总数的36.6 % , 1952 年占50.4 % ;在产业工人中投票支持社会民主党的1956 年占77 % , 1962 年占63 % , 1964 年占78 % , 1966 年占79 % , 1970 年占71 % , 1973 年占69 %。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1952 年工人党员占45%, 1967 年占55.5 %。法国社会党原名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工人党员约占35 %。七十年代以来,西欧社会党的党员成份发生显著变化。联邦德国工人党员1977年已下降到28 % ,职员、学生、公务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党员则占68 %。法国社会党工人党员1978 年下降为15 % , 中间阶层党员则上升到40 %以上。党内工人党员比重下降、中间阶层上升的现象是否意味着党的性质随之变化,这个问题涉及到对中间阶层的理解,涉及白领工人的归属。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欧工人阶级的结构发生变化,自领工人大量增加,工人阶级有白领化、中产阶层化的趋势。意大利共产党前总书记贝林格在意共十五大曾说:“中间阶层在扩大,这是所有发达资本主义社一会共同的典型现象”。日本甚至方称要以“在十至二十年内以自动化全部代替体力劳动”为目标。而对这些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人,恩格斯当时就提出过“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的概念。列宁更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知识分子作了一部分依附资产阶级、一部分依附无产阶级的分析。因此就其中不占有生产资料、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白领工人而言,理应归属于工人阶级。否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人阶级岂非越来越少?
从社会党的纲领看,也在一定程度上与一定范围内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与愿望,在执政后实施的政策改善了中下层劳动人民的处境与地位。战后第一个上台执政的英国工党在1945年年会上通过的“工党政策声明”宣布“工党把人民的福利当作自己的神圣的职责”。在艾德礼执政的六年中,建立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险制度和福利补偿制度,对其他社会党执政的国家产生普遍影响。此后这些国家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方面的经费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到七十年代末一般占10 %以上,瑞典等斯堪的那维亚国家达20 % ,荷兰则接近30 %。另一方面,它们在保护工人权利、使劳动者参加企业管理以至参加地方自治管理方面也作出一定努力。英国工党政府1946 年颁布法令废除1927 年的反罢工法案,恢复了工人进行总罢工的权利;1949 年通过上议院法案,对上议院的权力作了一定限制。瑞典和联邦德国制订法律确认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与资方共同决定雇佣和劳动条件。瑞典1973 年开始试行职工董事制度,规定一百人以上的企业应有两名职工代表和两名候补代表参加公司董事会。还成立全国劳动市场委员会,有三名工会代表、二名白领雇员代表、一名专业管理人员代表、两名妇女代表和三名资方代表一起参加,直接参与人事安排、职工训练、失业津贴、工业配置、长期经济计划以及财政经济 等决策。1976年通过劳动生活共决法,废除雇主联合会章程由雇主单独决定的有关规定,还明确工会对解释集体合同条款有优先权。瑞典社会民主党主席帕尔梅把共决法的通过称为历史性事件,瑞典社会民主党宣布这项法令是经济民主化的最主要阶段。1981年更设立由提取一定比例的超额利润和提高百分之一的公共附加养老金费用组成的“工资收入者基金”,企图据以使所有权分散和下放、逐步改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但受到资方顽强抵制而进展甚微。西德1976年也通过职工参与企业决策机构监事会的共同决定法,并提出劳动者所有制的概念,把劳动者视为“工厂的共有主”。法国在密特朗1981年当选总统后不久就通过了25项改革措施,其中有权力下放法,加强大区、省、市镇的自治权力,并实行了全体公民通过工会和其他群众团体参与地方自治管理的新的公民制度。
从上述社会党的主体是工人阶级,从它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和愿望而言,应该说它是工人政党。如果社会党不是工人党,那么对战前西欧的共产党与社会民丰党左翼存在的渊源关系,战后西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曾和社会党酝酿合并(如德国、意大利),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党实现合并,就难以理解。过去我们受苏联观点的影响,也认为共产党是工人党,工人党也只能是共产党或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如朝鲜劳动党等);社会党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就不是工人党。其实正如工人运动不能与马克思主义运动划等号一样,工人党的外延也比马克思主义党广泛。在工人运动中存在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流派,而且在工人运动之始,马克思主义并非主流。欧洲是资本主义最早发源地,也是工人运动的诞生地。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各国进步报刊被查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被查禁,马克思主义当时在德国也鲜为人知。在德国工人运动中占统治地位的是拉萨尔主义,在法国是蒲鲁东主义,在英国是被马克思称为“伦敦真正的工人之王”的工联主义,在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有大量破产的小资产者涌入工人队伍的国家里则泛滥着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这是因为工人并非天生就是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需要灌输才能深入工人群众,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工人阶级中最先进、最有觉悟的组成部分。现在马克思主义早已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它的真理性、因而在工人运动中赢得了威信与声望,成为工人运动的理论基础,但在工人运动中也还存在着非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政党和工人组织,社会党就是其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一个。
另一方面,社会党作为工人政党执政后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人阶级争得了政治和经济权益,但没有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范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密特朗在1981年5月同法国《 新观察家》记者谈话中也承认说:“社会民主党人还是做了很多事情。可以批评他们的一点是(他们中间的某些人今天也这样批评自己):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的经济决定权。结果是,当保守党重新上台后,他们在几年之内就可以把辛辛苦苦搞起来的一切东西毁掉。大资本又以往日的活力发号施令,因为它从未被触动过。”就以社会民主党执政四十多年的瑞典为例,虽然可以说它已消灭了贫困,1979 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3,000 美元,1982 年国民收入人均3,520美元,超过了美国,成为社会党人的楷模。密待朗在当选总统后就说:“如果我们在法国实现斯堪的那维亚的社公党人已经实现的东西,那么,我们将不会感到遗憾”。但事实上.瑞典既没有消灭剥削,也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仍是垄断资本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94 %的企业属资本家私有;95%的生产资料掌握在一百个家族之手,70 %左右的金融资本集中在两家私人银行,占人口千百分之二的资本家控制着全国三分之二的股票、十七个财团是国家经济的实际支配者。所以说,社会党只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不危害资产阶级最终决定权的程度上为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争取到一点眼前的、暂时的利益,它并不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最终愿望。因此社会党只是改良主义的工人党,它不可能组织和引导工人阶级夺取最后胜利。
二、社会党有分化、发展
历史上的社会民主党有左翼、右翼,当代的社会党也有分化、发展,从来不是铁板一块。1946 年5 月英国工党为筹备社会党国际召开会议时,捷克、匈牙利、意大利、法国等国社会党曾反对把社会党国际建成为一个以西欧右翼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反共组织,从而使原定的社会党国际成立大会未能如期举行。1 948 年意大利社会党和东欧社会民主党又因不同意停止与共产党合作而被开除出国际社会党代表会议委员会。各国社会党不但在党与党之间存在分歧,而且许多社会党在党内也存在不同派别,有时达成妥协,有时也会分裂。战后意大利社会党、英国工党、丹麦社会民主党的左右两翼都先后公开分裂。
总的说来,战后大多数社会党经历过两次转变。第一次发生在五十年代。五十年代以前,社会党的基本理论观点与第二国际分裂时的社会民主党一样,完全以伯恩斯坦、考茨基、鲍威尔和韦伯等改良主义理论家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为根据。到五十年代中期至末期,在冷战的国际形势下,几乎所有的社会党都重新审查了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结果宣称要以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社会民主主义作为自己的纲领性主张。这次转变的主要内容是:从经济上说,以前在社会党党纲上一般都规定生产资料公有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前提,如1897 年瑞典社会民主党纲领,1918年的英国工党党章等。而后来的社会党党纲则认为公有化并不是对社会关系进行根本改造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应保护和帮助私有制,建立混合经济;而社会主义的各种基本目标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干预措施达到,以免引起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如1958年奥地利社会党的纲领和1959年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从政治上说,以前承认在议会民主根基不深或条件不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可以采取其他政治民主的形式;而后来则规定多党议会民主制是唯一可行的最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并以承认这种观点作为参加社会党国际的必要条件。从社会主义目标上说,以前规定以建立无阶级社会为目标;后来则代之以抽象原则,诸如“自由、公正、互助”(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 “个性能得到自由发展”(奥地利社会党), “自由、民主、社会公正和福利”(瑞典社会民主党)。从理论基础上说,以前还是自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尽管有的是遵照伯恩斯坦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有的是信奉考茨基和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后来则公开拒绝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基础,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如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1959 年纲领宣布自己是一个“思想自由的党”。1956 年社会党国际还发出不准成员党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各国共产党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的禁令。可以看出,五十年代的这次转变总的倾向是后退。
战后社会党的第二次转变发生在七十年代。七十年代资水主义国家发生了战后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无法控制,失业大军不断扩大,社会动乱不稳。在六十年代一直保持5.02 %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和平均2.7 %的失业率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到七十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下降到3 .26 %,而失业率则增长近一倍,达到5 .1 %(引自社会党国际十六大总决议)。对此,正在执政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党人就不能辞其咎,结果社会党接二连三大选失败,从而迫使社会党人对党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方针进行重新思考。在重新思考和争辩过程中,左翼力量得到加强,提出了要向社会主义回归的强烈要求。因此七十年代的动荡与探索使社会党人明显地出现分化,形成不同的流派。一派强调改革,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南欧社会党以及英国工党为核心;另一派坚持传统,以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典等北欧和中欧的社会民主党为代表。主要分歧表现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态度及进行社会改造的规模和方法上。对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态度,左翼认为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现象,因此应反对垄断资本,要把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和部门实现社会化以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如法国社会党已通过八个国有化法案,实现了银行、信贷机构以及九大产业部门的国有化,在国营企业中全部实行自治管理。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提出要“把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小集团所有制转变为全社会的集体所有制”,坚持应“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意大利社会党提出要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社会化”。右翼则认为垄断不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而只是资本的历史形式,国家垄断制度已不是资本主义,而是一种中间状态,借以反对生产资料社会化。对于资产阶级国家的态度,左翼主张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进行结构改革,社会党人在执政时应运用政权作为结构改革的杠杆,使政治制度民主化。如法国通过权力下放法,企图分批下放权力,加强民选的地方政权,使政权非国家化和民主化,同时实行公民参加地方管理的新制度。西班牙工人社会党1982 年大选中提出“变革”口号,允诺加速中央向地方移交权力;上台不久,己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地区自治。意大利社会党1981 年提出以“大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提纲,要对宪法、选举法以及总统和上、下议院职能逐步进行改革。右翼则认为国家是管理社会的中立机构,它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普遍公认的行为准则为基础,因此社会民主党人只要能执政或参加他们能起决定作用的政府就可以使国家机器逐步民主化。对于联盟政策,左翼认为为了反对垄断集团必须建立广泛的左翼联盟;右翼则反对和共产党合作。对于最终目的,左翼明确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为目标。如法国社会党提出改革的目的“不是改善现存的制度”, 而是要“同资本主义决裂,并对社会结构进行真正的改造”。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提出要“消灭所有社会阶级”、“实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葡萄牙社会党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右翼却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道德理想,而要实现这种理想,只需完善现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六十年代末以来,两派社会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其方法论都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有的号召要与马克思主义搭桥,有的声称马克思主义就是它的理论基础。1964年社会党国际召开了庆祝第一国际成立一百周年大会。联邦德国近年出版的《社会党国际简史》 ,把社会党国际的渊源一直追溯到共产主义者同盟,勃兰特为此书写的序言中说“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运动,也没有必要放弃它们的长子继承权”。1970年恩格斯诞生一百五十周年时,勃兰特说“我们都是站在马克思、恩格斯肩上 ”。1983年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时更是隆重:发行了马克思头像的金币;在马克思故乡特利尔由勃兰特亲自主持召开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讨论会,邀请世界各国共产党和社会党参加;在党的机关刊物《 新社会》 出的纪念专刊上,还特意引用李卜克内西在马克思墓前表示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直至胜利”的讲话作为自己的卷头语。而法国的密特朗则在《 改变生活,社会党政府的回忆》 一书前言中声称“马克思生义是它的理论基础”。他在当选总统不久答记者问时又引用恩格斯临终时的话说:“直到最终仍是一个优秀的社会民主主义者。这是我的光荣”。
社会党的这种激进倾向也表现在对待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三世界的态度上。特别在七十年代能源危机后,他们意识到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与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认识到必须与第三世界改善关系,希望自己能成为第三世界的“火车头”,以便加强自己与苏美抗衡的力量。因此除了在第三世界积极发展与扶植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党外(社会党国际四十九个正式成员党中第三世界有十七个,占34.7%;八个咨询党中第三世界有三个)、并转而支持民族解放斗争。他们积极支持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推翻索摩查的武装斗争,在社会党国际中成立了保卫尼加拉瓜的专门委员会,他们为尼加拉瓜提供的援助仅次于古巴。他们也大力支持萨尔瓦多反对军事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从而改变了他们反对暴力革命的一贯立场。他们还鼓吹南北为世界复兴而合作。1971年在社会党国际中成立了以勃兰特为首的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又称南北委员会,它推动了坎昆会议的召开。1983年社会党国际十六大的总决议声明支持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以国民生产总值的0.7 %支援不发达国家的决议。可以看出,社会党人七十年代的这次转变虽然有明显的两派分化,但就纵向比较而言,总的倾向是在激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七十年代以来,个别社会党已从右翼转向左翼。如法国社会党在历史上多次发生路线变更和组织分裂的情况。它在五十年代曾实行极右政策,策划过入侵埃及,镇压阿尔及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大失民心,一蹶不振,导致1971年的改组。改组后社会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72年它与法国共产党一起签订左翼力量联盟共同施政纲领。1973年党代会通过的“社会党党章、原则声明”中声称要“用某种社会所有制来逐渐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 “通过把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重新归还给社会的办法,民主地消灭剥削,从而消灭阶级”。1982年通过的作为八十年代方针的“社会主义方案”中强调“社会党是进行社会变革的党,它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实现工人自治管理的社会主义。”英国工党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本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倡始者,是社会党国际的组织者。五十年代艾德礼执政时,曾竭力反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扬言“公有化应该放进历史博物馆”,说“私有制同样可以是自由的前提”, “消灭整个私人资本,就意味着为极权主义开辟道路”。英国工党的这种观点当时曾对整个社会党国际起着重要作用。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工党内部左翼力量加强。1973年英国工党制订了国有化纲领,说国有化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改造的必要前提和第一步。1976年的《英国工党纲领》 提出工业企业社会主义化的两阶段论,主张要把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公有,而不只是把无利可图或没有决定意义的部门公有。
从上述社会党战后的历史过程看,社会党是有分化、有发展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结构中,社会党是处于资产阶级政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中间偏左地位。就社会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而言,既具有民主因素,也具有时弱时强的社会主义因素。而从社会党目前执行的内外政策来说,则有激进趋势。
三、对社会党要发展友好联系
社会党以参加社会党国际的党而论,现有享有表决权的49个成员党和三个兄弟组织,以及没有表决权的17 个咨询党和八个联系组织(1983 年社会党国际十六大公布材料),共计77 个党,比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时的34 个党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目前处于单独执政或联合执政地位的就有23 个。西欧的北部和中部是社会党的传统据点。如瑞典社会民主党从1932年起连续执政达44 年,1982 年又重新上台,奥他利社会党战后就参政,1970年起单独执政至今;芬兰、马耳他、圣马力诺、瑞士、爱尔兰的社会党现在仍处于执政地位,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从1969 年起作为主要执政党直至1 983 年;英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的社会党战后也多次执政。八十年代社会党人在南欧的进展更令人瞩目。1981年从法国开始,然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党也相继上台执政,连天民党传统领地的意大利,1983 年起也由社会党人出任总理,从而使西欧的南部地区第一次成为社会党人的一统天下。社会党的党员从战后五十年代的750 万己发展到1,600 万,也增长一倍以上,社会党对大多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在政治、经济、以至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扩大。如社会党控制的“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就拥有会员5,200 万,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会会员总数的70 %。在大选中支持社会党的选民五十年代为4,353 万,现在则上升到21,000 万,增长一倍半。可以看出,社会党在西欧整个政治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而且在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有压倒优势。
对于这么重要的一支力量,共产党人的态度有过反复。共产国际成立时,由于对欧洲革命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曾规定参加国际的21 条,对社会党采取排斥、限制的态度,到1922 年11 月共产国际四大时,根据列宁的意见就制订了关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政策,号召共产党人“为实现所有无产者不分政治组织和政治态度、在共同防御中的团结而斗争”。到斯大林时期,由于把社会党看成是社会法西斯党,因此他要求消灭社会民主主义。他认为统一战线的主要目的是要团结社会民主党影响和控制下的下层普通群众,因此提出“到群众中去”的口号,意在撇开上层,争取下层。到1929 年在《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 一文中更把矛头指向社会民主党左翼。他认为社会民主党左翼在工人中更有欺骗性,因此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最早纠正斯大林的这一策略的是季米特洛夫。1934年季米特洛夫鉴于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向斯大林阐明与社会党人搞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并经过激烈斗争于1935 年终于促成共产国际在七大实现了战略转变。季米特洛夫在七大作的主要报告《法西斯主义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对各国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此后,在意大利,共产党和社会党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在法国和西班牙,共产党和社会党建立了人民阵线;在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共产党和社会党实现了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联合。战后情报局决议指责社会党后,共产党与社会党的关系又处于严重对立之中。
马克思曾指出,由于每个国家工人阶级的各种队伍和不同国家的工人阶级所处的发展条件极不相同,它们反映实际运动的理论观点也必然各不相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6 卷,第393 页)。因此工人阶级内部不能党同伐异,而应建立统一战线。从历史上说,第一国际就团结了各种非马克思上义的社会主义派别同各国资产阶级与反动势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并且在原来派别不同、观点各异的社会主义者中间,造就了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今天,我们为了反对国际垄断资本,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发展第三世界,也应该和社会党人进行必要的联合和合作。而且,社会党本身的分化、激进趋势和社会党领导素质的改善,已经为克服工人阶级的分裂、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行动提供了条件。我们共产党人更应清除“左”的影响,正确运用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策略,为双方合作开辟新的前景。
我们党截止今年六月,已经先后同社会党国际以及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圣马力诺等25 个社会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党际友好联系。胡耀邦同志1984 年5 月在欢迎勃兰特访华的宴会上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愿意同所有愿同它建立联系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发展多种形式的友好交往”,并提出了超意识形态合作的指导方针。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国际共运和国际工运的发展,对国际反帝反霸斗争的态势,对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产生巨大影响。